給釣友的話 / To Fishers

新知與考據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2

在這之前筆者想談談Caddis-石蠶蛾

幼蟲狀態: 所謂的Caddis是Cod-Worme這個近代英文單字的變體,也就是Cod + Worm:有殼的蟲。語源推斷是來自希臘文的 cadus- 殼。但也有另一說是古法文/中生代英文的cadas 指絲棉線來代稱幼蟲時期的石蠶,宋朝 [本草衍義]則有提到「石蠶,在處有,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色如泥,蠶在其中,此所以謂之石蠶也。今方家用者絕稀,此亦水中蟲耳。山河中多。」(*宋朝 寇宗奭著)

因為石蠶要經歷完全變態(metamorphosis)的過程才會變成石蠶蛾,在較早時期(指14~19世紀)兩者不被聯想為同一種蟲,所以幾類會利用小碎石或木片結蛹的石蠶蛹被稱之為Caddis*(名符其實的有殼之蟲),而我們普遍用鹿毛棕紮綁出的「Elk Hair Caddis」毛鉤之成蟲則被慣稱之為Sedge。

在Izaak Walton或是Cotton的著作中(17世紀),兩個人都認為May-flie來自於石蠶,特別是Cotton,指名Green Drake是從石頭下的石蠶蛻變來的;而Sedge或是Sedge Fly這個名詞直到1889年豪佛(Halford)的 Dry-Fly Fishing一書中才提及,推測採用Sedge一詞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石蠶蛾在當地多在莎草類的植物群中出沒。石蠶蛾生物分類的目 Tricho-ptera則是希臘文的 毛毛的翅膀之義,最大特徵是其帳篷狀的翅以及長長的一對觸鬚。故在那之前許多手稿稱之”Flies with Roof-shaped Wings [有屋頂造型翅膀的水生昆蟲]

直到*Gary LaFontaine 在1981年的重要著作The Caddisflies,讓毛鉤界普遍以Caddis簡稱石蠶蛾。但是很令人驚訝的是,在The Complete Angler的17世紀跟乾毛鉤時代的19世紀間,超過兩百多年的間隔,許多品種的石蠶蛾未被辨識出來,合理的懷疑就是,這些石蠶(幼蟲)在史料上不被當作石蠶蛾(成蟲)對待 。

在幾位毛鉤作者的紀錄中,不少地區,特別是英格蘭北部以往將Sedge跟Stonefly都稱之為mayfly,換句話說,在北英格蘭主要的毛鉤對象用Mayfly一言以蔽之三種毛鉤最重要的水生昆蟲,這也是筆者語出「Mayfly不僅僅是蜉蝣」的意思。

這點在牛津英文字典(OED)中可以獲得證明。OED Mayfly:(1)insect of family Ephemeriade,also as angler’s name for Ephemera。定義(1)毫無疑問是蜉蝣。但是定義(2)就有點意思了,OED Mayfly:(2)insect of family Phryganeidae!(2)就是石蠶蛾啊…

撰寫由 |二月 1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1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 引言

在西式毛鉤中,有三種水生昆蟲是一定要認識的,相信釣友們隨著這幾年網路上相關資料逐漸完整的潛移默化,應該也可以誏誏上口,這三種主要的毛鉤模擬水生昆蟲分別是蜉蝣、石蠅、以及石蠶蛾 (Mayfly、Stonefly、Caddis)。昆蟲擬態除了這幾種大類之外,蜻蛉目的蜻蜓跟豆娘(Damsel fly)、以蚊、蠅、蚋為代表的微型毛鉤(Midge)、陸生昆蟲毛鉤(Terrestrials)的螞蟻、蚱蜢、甲蟲等魚類副食品,在近年來都有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趨勢,證據就是市面上逐漸出現專門討論上述昆蟲的著作。另外一個原因是,好題材都被先人佔了,不另外尋找新題材或專門化,就沒得出書賺錢了。誰知道毛鉤的市場還能旺多久?所以能寫的作家都衝了。

(回頭看2008年寫的這段文字,再想想至今2017年出版業及書店的漸趨式微,與其說是真知灼見不如說是不勝唏噓啊。但就個人的閱讀習慣來說,私以為書本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水生昆蟲中以蜉蝣分布的時間空間最廣,是多數溪流中中小型掠食魚種的主菜之一,也是毛鉤在擬態分類中數量最多的款式。因此一提到Mayfly,釣友都知道是蜉蝣。

不過,歷史上還真的有段時間Mayfly這個名稱,不僅僅是指蜉蝣的喔!

 

撰寫由 |二月 1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追星」到底做啥用?

「追星」到底做啥用?

追星(Pearl organ),中文也有寫作「珠星」,是雄性鯉科魚類的一個特色;某些鯉科魚的追星細小粗糙像砂礫,某些則尖銳如刺,也因此讓許多人對這項特色有許多想像。

不過說穿了,網友可能會很失望,因為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追星並沒啥太多實質功能,若一定要按上個功能的話,就是告訴異性「我是熟男了」,而且是個健康男性,能生下健康的下一代。這有點像我們人類男性具有喉結、長出鬍鬚的意思,也就是「第二性徵」。

所以在一個水域中,只要是成熟雄性鯉科魚,都會出現追星,但卻不是每尾成熟雄魚都有「特別」明顯的追星。具有特別尖銳或明顯追星的雄魚,有可能是個體遺傳特質或荷爾蒙分泌量最高期,也有可能他的營養狀況特別好。(所以應該不難發現追星特別明顯的雄魚往往體色也特別濃烈。)

至於說具備粗糙甚至尖銳追星的馬口魚或粗首鱲是否具有將追星當作「武器」的可能,那只能說有可能,但不是他的「意識」,更不是每尾雄魚都具備的。因為追星不夠突出的雄魚,仍然可以繁殖。

也有人說,追星有刺激雌魚交配意願或刺激產卵的功能,這也沒有論文研究可以支持。再者,一如前面所說,如果這個成立,那不就每種鯉科魚都會往「超刺」追星的演化方向了嗎?但並沒有,不是嗎?而在實驗室中,不用具有很刺追星的鱲屬魚,還是能在魚缸讓雌魚產卵受精。

最後,筆者聽過比較有趣的說法,就是有人認為追星可以「刮藻」(來吃)。但如果是這樣,那雌魚吃啥啊?公的刮給她吃?再者,馬口魚、粗首鱲都是非常偏肉食性的溪魚,他們刮藻幹嘛?補充植物纖維怕便秘嗎?

當然不是啦!(笑)總之,追星就是個很簡單的「鯉科魚第二性徵」,告訴他的對象,我成熟了,還有讓我們釣到他時有一種「奇妙的爽感」(原來我們喜歡熟男)。

  • everettgarrisonrodshop-1000x666
    Permalink Gallery

    毛鉤界的竹竿傳奇人物 艾佛列特.葛瑞森 (E.Garrison)-3

毛鉤界的竹竿傳奇人物 艾佛列特.葛瑞森 (E.Garrison)-3

克紹箕裘

而葛瑞森的學徒霍奇.卡麥克(*Hoagy B. Carmichael,葛瑞森的學徒,及經典作品[竹製毛鉤竿名師製程]-A Master’s Guide To Building A Bamboo Fly Rod的協同作者),同名的父親為著名歌手,霍奇原為證券商、轉職為電視製作人、同時是美國踢踏舞協會的發起人,遇上葛瑞森後開始學習竹製竿的製程,並且在葛瑞森過世後依照其遺願將竹竿製程的手稿筆記、照片、圖表整理成冊,且將漸縮錐度的配方公開化,也就是著名的經典作品[竹製毛鉤竿名師製程]。

霍奇將他與葛瑞森往來的經過以影音檔拍攝成Hoagy Carmichael on the Garrison Carmichael Bamboo Fly Rod Shop紀念短片,各位可參酌欣賞


片尾也提到霍奇最後將他及葛瑞森的工作室[Garrison Carmichael Bamboo Fly Rod Shop]整個搬移 (捐)給美國凱特斯吉爾毛鉤中心暨博物館*,也讓個人的口袋名單中的博物館份量更重了!! (The Catskill Fly Fishing Center and Museum; http://www.cffcm.com/)

也因此某白毛團購商口稱半年內生出20組竿胚,美國東岸某資深釣友馬上回應[聽你在唬爛];而個人完成竹竿整個製程後更深深覺得該人吹牛,最簡單的原因就是這麼個愛表現的個性,2014/1跳出來說竿子前後調整花兩年終於完成,但2013/1卻連刨刀跟刨台都還沒有個影子, 2013/3刨刀才到,2013/4馬上號稱竿胚已經做了4個月(那麼過去的時間是在用什麼調整跟刨絲? 嘴皮嗎?),我個人更好奇,難道該人屁溝如此有力、屁皮又如臉皮一般堅韌,能夠取代刨台加工竿先?若是屬實,實在是功力精深到鰲拜也打不贏,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啊!! 難怪團購商要封鎖我帳號,不然光吹牛帳就可以寫厚厚的一本帳本了…

 

 

  • eb1cc92000d18ed6b8699ce7da97bbd0
    Permalink Gallery

    毛鉤界的竹竿傳奇人物 艾佛列特.葛瑞森 (E.Garrison)-2

毛鉤界的竹竿傳奇人物 艾佛列特.葛瑞森 (E.Garrison)-2

葛瑞森其人

說到竹製毛鉤竿,國外稍有資歷的釣者沒有不知道葛瑞森的;葛瑞森全名為艾德慕.艾佛列特.葛瑞森 (Edmund Everett Garrison 1883~1975),在取得結構及電機工程學位後,先後在飛機引擎公司跟鐵路局任職,在閒暇之餘則以高球為樂,並抽空在夏天時走訪凱特斯吉爾*山系的溪流毛鉤釣鱒。最早葛瑞森與六拼竹竿的邂逅,僅僅是為了搞懂如何製作並修正自己的高球桿;但1930年他因病住院後,卻意外有閒暇能發想如何將竹竿製程規格化,用在自己的毛鉤嗜好上。特別是天然材料-竹子的特質及他自己對拋投學理的認知,讓他一頭栽進手工製作毛鉤竹竿的世界。  (*Catskill Mountain,美國東岸獸毛乾毛鉤的重要發源地)

葛瑞森這場長病恰巧發生在大蕭條時期,遺憾的讓他失了鐵路局的工作,但是慶幸地讓毛鉤界撿到了瑰寶!從他1932贈給鐵路局友人的最早一根竹竿,首波經典212款問世、應約翰.亞登.奈特的邀請到紐約釣魚俱樂部開課準備的20組竿胚  (咦? 這麼巧也是20組啊?)、到最後因健康惡化在1975年逝世前未完成的最後兩根竿子,其一生中總完成竿數約為650多組,除某些年度因房租壓力不得不將產量衝到40組以上,葛瑞森的年均竿產量約在25組上下;數量不算多,但也因此物以稀貴,在目前的市場上葛瑞森的竿子最低接近10萬台幣,但在標售情況下經典款式可能喊破30萬台幣而且秒殺。

 

 

葛瑞森的竿子為何珍貴?

[稀有]不是葛瑞森竿子貴重的主因,他長年以來堅持[結構帶來機能]的本質,窮究客戶需求的細節,以及形隨機能的極簡合理構造,才是他的竹竿貴得讓人心服口服的原因。不像大廠只想把目標鎖定在大眾客群身上,想用最簡單的配方跟外包裝吸引客人皮夾中的鈔票(咦? 清酒牌沒這麼早成立啊?),葛瑞森在少量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傾聽、思考合理的結構、急切地揮動手中的半成竿、並且歸結出最合理的手作程序,阿猴忝為定曄師傅最早畢業的學生,在教程還未完全確定、機具還沒完全到位的情況下一步步前進,回頭翻了翻[竹製毛鉤竿名師製程]一書,才發現不管是做得對、做得錯的、應該要加強的、欠缺的工具,書上都有條不紊地寫得明明白白!那種瞬間敬佩跟震驚到起雞皮疙瘩的感覺,恐怕不是用文字可以讓讀者可以理解的,竹竿的標準製程及量產可能性自此畫下里程碑,也因此凡1980年後出的竹竿書,裡面若沒提到葛瑞森,保證被打槍!

 

 

  • 51PoeMtjtmL._SX311_BO1,204,203,200_
    Permalink Gallery

    毛鉤界的竹竿傳奇人物 艾佛列特.葛瑞森 (E.Garrison)-1

毛鉤界的竹竿傳奇人物 艾佛列特.葛瑞森 (E.Garrison)-1

寫在前面

 

美國自1776年以來就有六拼竹竿的產出,不管是槍匠或是提琴師轉而製竿者,其中的手作高手可謂不少,最有名的應推美國的毛鉤竹竿之父,H.L.Leonard,以及後續師出一脈的Ed Payne、Mark Aroner (T&T)、E.C.Powell (Winston)等人。但葛瑞森的製竿起源僅僅讀了1920年Dr. George Parker Holden的Idyll of Split Bamboo [拼竹詩篇]一書並在地下室的工作室持續製作,他的貢獻是將剖竹拼竿加工製程及竹材的處理標準化詳細系統化說明,他的歷史定位在於[竹製毛鉤竿名師製程]此著作一出,後代製竿師傅從此按表操課、開枝散葉;毛鉤竹竿製程不再是秘密,而且啟發後代西式毛鉤竿漸縮錐度的各種創新做法。

緣起

2013年8月,猴子因為長期合作的日本釣具店訂單處理問題自掏腰包的跑了趟日本,驚訝地發現吉見屋的靜老闆處於胰臟癌末期,除了表達慰問之外也毫無辦法,舟車期間陪伴我的是John Gierach所著作的Fishing Bamboo,後來長期結交的友人酒川郁子老師在當時的候機隨照上留了一句:「真好看的皮革背包跟書,希望哪天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竹製毛鉤竿!」 當時我也很確定早晚會弄到一組好的竹竿;只是原本的目標是去日本待兩個禮拜上密集課程,結果在2016年8月有幸投在楊定曄師傅門下圓了從零開始完成自己的竹製毛鉤竿的理想*。

 

(*關於製程的體驗及想法,小店會另案專文分享,本篇則就典故的部份稍做說明。個人的竹竿漸縮錐度採用Paul Young Perfectionist設計,與Garrison的206款同屬前十大經典竹竿設計,在此要感謝楊師傅跟我自己;果然,學好功夫找對的人很重要,機歪徒弟一路發問讓後面的師弟們有跡可循也很重要)

當然了,後話想起回國後貼文提到靜先生的病況後,土城肛棍洩濕腹及胡前老闆雖然數年前憑著左先生的面子在日本吃香喝辣享折扣,但是其涼薄的白眼狼個性自然不會有任何表示哀悼之意;(更別說台灣辦CCI考試李老的謝師宴最後居然是毛鉤屋買單的,洩濕腹在人家招團時根本連出席都或搭腔沒有,跟現在有棍子賣馬上隨傳隨出現是完全兩個嘴臉)

後來某個白毛團購商為了標榜自己是個咖,硬是巴著竹竿議題不放,說竹竿多屌、多威、多神奇,事後證明他是想跳出來賣自己做的竹竿,但是被宜蘭的偽代理商用加價淘寶竿攔胡*。

(*更好笑的是團購商鋪了兩年竹竿好棒梗,被攔胡之後隔半年還被拱得丟出拼裝竿給攔胡商及其黨羽辦尾牙,只能說心機算盡抵不上偽代理商的傻又壞心… 好可憐喔) 

當然了,老話一句,要賣東西是你個人的自由,況且跟宜蘭代理商是淘寶打淘寶,王八對綠豆,知道規格後釣友自己去淘寶標就好了,傻瓜才加錢跟你買。但就手工製作的精神跟本質,還請別把買現成竿胚來拼裝黏貼說成是自己刨自己設計的,更不要看國外釣友標了幾塊木頭很美,就到處說南部小提琴店裡面還沒賣的琴背木已經買下來放在你自家準備當桌板;人生很短,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別老靠張嘴吹噓膨脹掩飾自己的自卑,你怎麼不到天安門廣場大喊范冰冰是你老婆?

(只是她完全不認識你,還是莫非你叫王寶強?)

回到正題,扯這麼遠還是因為白毛團購商[非常標榜竹竿好棒棒]。問題是雖然寫出來的中文都是[做]釣竿,但卻沒能理解 [組裝-Assemble]竿胚跟[製作-Make/Construct],也就是從剖竹開始建構竹竿不能混為一談,團購商又非常強調很懂Garrison的曲線模型,所以毛鉤屋覺得還是介紹一下葛瑞森是何許人的好。讀者們才能了解大師的偉大跟剽竊不同,至於為何作弊後也能擺出一副自己什麼都懂的什麼都好棒棒的高姿態? 只能說是人格欠缺某些叫做[自信是靠努力成就換來而不是靠吹噓溜馬撐起來]的基礎認知了

 

閱讀崇遵靜默!!

Winchester– The Cradle of Fly Fishing

溫徹斯特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小城市,她的美麗來自於River Itchen 賦予的生命!這裡也是西式毛鉤運動的文化搖籃!

 

話說這篇分享在臉書時反應之冷漠,跟左大狂丟漁獲照時釣友的熱烈反應真是天差地遠!我想多做點說明讓各位瞭解這幅彩繪玻璃的意義。聖經中提到:如神之所言,你閱讀崇遵靜默,節制自身,並且自食其力。但這幅教堂彩繪玻璃上所繪卻是一名英國仕紳穿著得體身邊擺著釣竿魚簍正在專心讀書? 這當然後面是有故事的…

 

如果說修訂釣魚大全第五版的查爾斯.柯頓(Charles Cotton)是毛鉤之父,那麼幫他奠定基礎的重要人物,也就是釣魚大全的原作者艾薩克.華頓,便是讓毛鉤能在後世廣泛流傳的幕後功臣!

 

當然了,如果我講得粗俗一點,釣場剛被另外一個人操過,這邊又是黃金釣點,不坐下來讀個書等釣點冷卻,難道還下去游泳嗎?所以說,閱讀崇遵靜默,靜默才有魚搞!老是尖尖尖遠遠遠的,等你假拋投完魚就全遊走了還釣個屁啊? 難怪你釣不到魚!

 

 

在1683年底時艾薩克 華頓以91歲高齡逝於溫徹斯特,並葬於下圖的教堂中,由他所整理著述的釣魚大全(The Complete Angler)是英文書籍中銷售量第三的書本,僅次於聖經及莎士比亞全集。如果說數據會說話,這本釣魚大全在英國教育的傳統價值中自然是哈利波特不能比的,也因此如果到溫徹斯特而沒去照訪這間教堂,目睹先人的足跡致上感謝之意將會是一大缺憾!

而後當代的毛鉤才子詹姆士 波賽克(James Prosek)由ESPN贊助在2002拍攝了同名紀錄片 The Complete Angler,追隨艾薩克 華頓的歷史足跡走訪英國各地,並做為同步完成他的耶魯英國文學學士畢業論文(是學士 不是碩士喔…)的紀錄。毛鉤可以深造到這樣的程度,值得我輩深思,難聽的話我就不說了,漏氣求進步在我聽來從來是天方夜譚。精進,才會進步!

怕人講你土砲?求進步就不會只是土砲啊!這麼怕人說卻又只停留在原地,一輩子土砲!

 

 

 

 

  • 圖片中新手急切的拋投破壞了翻圈導致子線嚴重打結
    Permalink Gallery

    超音速拋投- 高速攝影下的中速調釣竿極限拋投

超音速拋投- 高速攝影下的中速調釣竿極限拋投

記得小時候數學考試沒考好,對著老師抱怨考卷出太難

老師也沒生氣就笑笑應了一句:「不會撐船嫌溪歪」

後來回頭想想正因為老師的教誨,我凡事都先學著檢討自己尋找答案而不是「*千錯萬錯都怪別人錯」

才能成就現在很多事物都能通達了解的能力

 

影片為挪威毛鉤臉書粉絲團 Scierra Norge 所分享的 SuperSonic Casting

影片證明中慢速調竿絕對能擲遠,其原理如同標槍一樣為切線加速度的最高點

單向拋投的所需時間為0.3秒,剩下時間都是在等線到位(所以不是一定要慢慢揮)

即便竿子顫到地面,結果還是TMD的高線速遠投!!(所以不是顫就不對)

這段2000年左右拍的高速攝影影片徹底打破台灣唯一Mㄈ1口稱 [中慢速竿不能拋遠] [這是XX竿的極限]的妄言!

 

 

*某個土城自稱代理商,當年自認翅膀硬了跑出來做生意,看我講句抱大腿馬上做賊心虛自己認了去還跑來吵架,翻臉後嗆了一句[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後來回頭想想,毛鉤屋的人不會這樣啊… 問了個心理學專門的友人才知道,這種自己拼命做然後就認為別人腦中都想一樣的行為,叫做[投射心理],真是學習學習~~~

我講實在的,我跟人吵架不怕別人看熱鬧,三年一過 土城代理商什麼 [打對臺+背後講壞話+到處肛朋友不夠尖]的行為外加他以前不屑的臭幹的人他全部為了賺錢回頭去貼冷屁股,口稱服務釣友結果被吃乾抹淨還被晾在牆上玩,傻事做盡,醜態不都滿到溢出糞坑了嗎? 這樣你的人生除了幾張壁紙之外就算成功了嗎?

 

本文附贈2013年時口稱<<<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玩扶濫或是做一堆事情,從來沒有以獲利為出花點……>>> 但是2019辦活動超收學員數百美金的某個知名法律界人士,在跟人學功夫學完自己覺得翅膀硬之後做生意打對台,還跑到之前跟人學功夫的公司網頁論壇上打對台刊登自己的生意廣告,被刪文後還興師問罪的有恥嘴臉,看完保證大家對恥度會有更深的認識喔~~

https://onedrive.live.com/embed?cid=B3F7BD8BD8E39C50&resid=B3F7BD8BD8E39C50%21890&authkey=AA2IIA-yqaDInUE&em=2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movie_000461_037002
    Permalink Gallery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7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7

總結

討論這麼多的神跡與藝術,就筆者自己拋投的親身試驗對各位做個報告:總之不是人人都能當天才,天才的技術到凡人的手上很容易造成「天災」。首先的問題是,一般沒那個腕力持續做投影拋投的動作,很快就會疲憊;接著拋投不得法會在子線前端形成許多風結,或因設計造成毛鉤旋轉在子線上捲麻花,最後的問題是重量線容易打到水面、或影子掠過水面易驚嚇魚群,反而得不償失!

雖然經過電影的昇華及偶像的神格化,「大河戀」成為西式毛鉤釣法在近代商業化與蓬勃發展的精神指標,特別是他們請了位老者在電影結尾用颤抖的手綁上毛鉤,詮釋老年諾曼的心聲。但就筆者的觀點,「大河戀」電影所表達的觀點較近於美空雲雀所詮釋的「川流不息的人生」 (川の流れのように),對西式毛鉤技法的實質貢獻並不如原著小說般的徹底與完整。

就像筆者津津樂道的例子,在幾年前「Fly Fishing」雜誌上的一篇筆者投書中指出,「大河戀」在這10多年間造就了一群只知一昧投資昂貴裝備,卻不體會西式毛鉤「觀察自然、體驗自然」精神的「裝備豬」。但近5年隨著電影的熱度消退、整體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毛鉤網路商業泡沫化、與日本業界過度消耗毛鉤知識資源(這點從日本毛鉤期刊內容乾涸化可以觀察出來),毛鉤廠商與通路業無不引頸期盼有沒有下一部「大河戀」來再度帶動相關裝備的消費風潮。話說回來,台灣與大陸釣界的方興未艾、新對象魚的開發、新漁技及新釣具的創新,必然是可期的商機所在。

“Eventually, all things merge into one, and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The river was cut by the world’s great flood and runs over rocks from the basement of time.
On some of the rocks are timeless raindrops.
Under the rocks are the words, 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theirs.
[…]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images (2)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6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6

HOW TO- Make a Shadow Cast?

在說明保羅觀察自然跟細心演繹推理的本事後,筆者要將「投影拋投」的動作與上述邏輯產生連結,寫這段有點孤芳自賞,不知有多少人看得懂?就像個電機工程師捧著本手機說明書自己在爽一樣。不過已經導到結論了,就姑且發展下去吧。

誠如上文,隨保羅身殞的「投影拋投」在現實中如何重現是個大問題!關鍵的描述僅如前文所說:「保羅…使勁揮竿拋投,使毛鉤掠過水面但卻不曾落水,接著他後拋重量線,使之迴旋並在頭上畫出一道巨大的半弧,讓毛鉤再次低伸地劃過水面。重複數次這樣的行為後,再伴隨一次瞄準釣點的前拋投,將毛鉤投至釣點中。」

經過劇作小組和協力的毛鉤大師Jason Borger的解析後,推斷投影拋投由現實毛鉤界的三種技巧組成:逆伸展拋、鐘擺拋、飄高拋。此三個技巧的組合同時滿足辭藻上的內涵,與物理學上的生硬要求,我們可以進一步由圖示解釋這三個動作:首先,相當長度的毛鉤重量線必須在空中停留並畫出巨大的弧形;且釣竿缺乏足夠的負載力完成背拋投(Back Cast),此一問題由逆伸展拋(Galway Cast、另稱Reverse Cast)解決,因該技法可提供較強的正拋力道且不需雙引曳(Double Hauling)技巧輔助。接著,釣線需要引領毛鉤低空掠過水面,本畫面正應了鐘擺拋(Pendulum Cast)的手法,低空掠過的手法需要釣者站在制高點,並且需要較多拋投空間,舉小說的例子,保羅就得涉水站在開闊溪床中的大石頭進行「投影拋投」。最後一個動作是飄高拋(Climbing Hook),在鐘擺拋的最後結點利用這個動作提高線的高度,使其免於入水,接下來利用爭取到的滯空時間完成下一個逆伸展拋。

持續的進行投影拋投,毛鉤往復出現在藏身釣點的鱒魚視窗中,讓其誤判「羽化大發生」的提早到來,進而浮頭或躍出水面索餌,接下來則針對傳說中的「神奇光環」進行一個正拋投置餌動作,就等著上鉤的虹鱒展開翩翩舞姿了!

一定有釣友會質疑,正拋投不是也可以辦到類似的效果?而且費這麼大的功夫就為了一尾魚?但正拋投毛鉤產生的殘像範圍很有限,投影拋投可以掃過廣大的空間,有效造成魚類晚餐時間來到(羽化)的錯覺,也就是說「投影拋投」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騙」字,把保羅的天性勾勒得十足!

此外,「Selective」是魚類的本能,但這種偏食性是後天際遇養成的,野外的虹鱒會對蜉蝣羽化產生偏食食性,飼養鱒魚則對大把撒下的飼料有反應;越成年的鱒魚反而因為對羽化大發生的經驗豐富、越容易被投影拋投造成的假像所欺、越容易被自身本能產生的衝動所騙。因投影拋投的制高點容許釣手判斷索餌的魚體大小,太小的魚來就餌時你又何須置餌?而且大魚要經過較長時間博魚取魚,釣場必然受到驚擾、不堪再用。何況中了隻大尾獎就夠釣友爽一生了,所以要博就要博大的!這個想法再度替保羅的賭徒個性上了註腳!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