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釣友的話 / To Fishers

新知與考據

  • images (1)
    Permalink Gallery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5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5

經由電影與原著的比較,探究保羅發明投影拋投的背景2

電影中的內容大致上為諾曼與保羅在同一個釣點作釣,諾曼因為注意到飛到自己脖子上的超大黃石蠅,靈機一動採用了Bunyan Bug Yellow Stone Fly這款模擬黃石蠅的毛鉤而在該釣點接連大咬。沒魚訊的弟弟當然不是滋味,向老哥喊了聲﹕「現在魚在吃什麼?」

一番兄弟間的戲謔之後,保羅在諾曼處取得黃石蠅毛鉤。在接下來的鏡頭中,保羅相中一處迴流的釣點,向該點做了一次成功拋投,並獲得當天的大尾獎的青睞。保羅為了取魚連人帶竿縱身激流中,「撩落去」大膽演出,經過了一段驚濤駭浪的滅頂急流後,在淺灘成功完成取魚。不管是不要命的大膽演出,或是下水前先將香煙收在帽子以免沾濕的細膩動作,電影都在告訴我們保羅是個大賭徒,以跟他後來因貪杯好賭被打死的劇情相呼應。就商業電影的拍法是如此交代,但以家庭傳記為出發點撰寫的原著是怎麼說的呢?
If you do not think like fish, at least you should think like a bug!!
Paul MacLean
 

在諾曼老哥巧用黃石蠅毛鉤後魚籠塞滿了鱒魚,老弟心有不甘丟了幾顆不小的石頭在老哥的釣點中,老哥起初以為是大物在魚躍。後來才省悟是老弟在砲轟自己。像電影中一樣經過了一輪互相調侃後,保羅自諾曼 處得知老哥用的是漂浮黃石蠅,兩人相偕往下游的另一個釣點移動。在這個樹影濃密的釣點中,諾曼繼續用必殺漂浮黃石蠅毛鉤,但卻一次魚訊也沒有。 不但沒看到任何黃石蠅,不管是模仿溺死小蟲的自然漂流, 用重落水拋投模擬蟲被風吹落的樣子,或是當成黑鱸毛鉤用抽抽抽技巧,依然一次魚訊也沒有。甚至是換上數種不同的毛鉤。水面還是不見任何神奇光環。接下來就是保羅的重頭戲!諾曼目睹保羅用他不常使用的逆流拋(指向著上游拋投,不是技巧的名稱),再同一個點拉上了十尾以上的鱒魚,這下真的輪到老哥瞠目結舌了!後來經過保羅一番解釋,我從文字中體會到了保羅身為一個當地著名的毛鉤釣者絕非浪得虛名。

他的推論如下:既然老哥在同一天同一條溪用同一種樣式的毛鉤,卻在不同的溪段槓龜,要思考的重點當然是這個釣點跟上一個有何不同?

 
1.首先諾曼的必殺漂浮毛鉤在這個標準的大虹鱒地形槓龜!
2.接著這裡沒有看見黃石蠅羽化、至少沒有任何黃石蠅的水面蹤跡。
3.最後上一個釣點陽光充足,這一個釣點則在濃密的樹蔭中。
結論:黃石蠅欠缺充足的陽光累積熱量來羽化。再加上這個釣點並沒有看見石蠅,所以這裡若有任何相關的鱒魚食物,一定是從上游漂下來的。所以朝這個釣點的上游拋餌,並使用模仿從上游淹死漂下的黃石蠅毛鉤,一定會大有斬獲。

於是保羅選用了二號黃蓑毛羽翼石蠅,一種模仿半沉浮在水面下的溺斃黃石蠅,接著諾曼半信半疑的用了弟弟的建議,也在後續的幾次拋投中拉上當天的大尾獎。在此點出這些思考的方向當然是為了讓各位分享一個老生常談:「沒有必殺毛鉤這回事!」當您嘗試著去matching the hatch的同時, 也必須加上自身的邏輯判斷。

筆者在一本毛鉤概論曾經讀到相當毒的一句話:「雖然鱒魚的腦不到一顆花生米大,但被耍的往往是人!」要挑戰魚類憑藉自然淘汰所演化出的本能反應並非不可能的一件事,當一個釣者半身站在水中、手上拎著毛鉤竿的同時,重點在於如何能統籌個人觀察,將體會到的週遭資訊演譯成合邏輯的假設,來預判獵物攝食行為,並利用自身有限的裝備模擬最近似魚類攝食對象的擬態。誠如保羅所說的:「如果你不能揣測魚的思考模式,最起碼要用蟲的方法思考」 (If you do not think like fish, at least you should think like a bug!)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a-river-runs-through-it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4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4

經由電影與原著的比較,探究保羅發明投影拋投的背景

片中主角在溪谷中的大石上站定腳步,以獨具韻味的律動揮動他長八尺半的竹製西式毛鉤竿,讓重量線在空中表現出毛鉤優雅軌跡的景致。當陽光穿透主角背後針葉林灑落點點光圈,映出馬尾線優雅的曲線,您不得不承認這不單單只是釣魚。誠然如麥克藺牧師(保羅之父)所認為﹕「一切美好事物,從鱒魚到永恆的救贖,皆來自神恩,神恩來自藝術,而藝術得來不易」。(To him, all good things – trout as well as eternal salvation – come by grace, and grace comes by art, and art does not come easy),身為一個長老教會的牧師與當地的有名釣者來說,毛鉤釣跟體現神的恩惠是同一件事情。他也為此信念不遺餘力地將對毛鉤的崇敬與精神成功地灌注在兩個兒子的身上。

舉個例子來看兩位主角的處境,如果您就學的國小有個嚴格的校長,而這位一板一眼的權威人士恰好是您的老爸,您也毫無選擇地得在那間國小待六年,其間所受到的關愛與照顧,各位讀者可以自行想像,筆者只有用嘿嘿嘿的三聲苦笑帶過。在這樣子的壓力下,小孩如果不像諾曼這般的乖乖牌,大概就會變成像保羅般判逆吧?身為90年代初期美國西北部小鎮的地方長老教會牧師,麥克藺兩兄弟的一言一行受到眾鄉親的注目,也因此牧師在自己的身教言教上樹立了嚴格的標準。事實上這位嚴父對幼子的教育方式未曾有絲毫放鬆。在電影中各位可以看到諾曼小時候被一再要求重新修改文章, 直到文章精簡到簡潔不帶一句廢話後,才能帶著弟弟出去玩。

麥克藺兩兄弟的釣魚教育與神學與文學教育佔生活中同等的重量。兩兄弟在自宅前的草皮上看著父親戴上毛鉤釣時專用的皮手套,聽父親講解毛鉤的基本拋投原理,並且在母親彈琴用的節拍器的「咑、咑、咑、咑」聲中學習標準的四拍子拋投節奏,也就是我們最常看到的拋投方式「正拋投」(Overhead Casting)。在較傳統及歐陸的拋投教法中,甚至會夾一本書或酒瓶在腋下,以確保拋投者的手肘不會做開放性的飄移。這樣的拋投方式被諾曼戲稱為「長老教派拋 投法」。事後諾曼曾在書中提到他寧願跟弟弟拎著釣竿到河邊做點小搞搞就好了,但麥克藺牧師在拋投技術這點上相當堅持,他的理由是﹕「拋投技術不成熟的人不該釣魚,以免讓被釣上的魚蒙羞」。(…, nobody who did not know how to fish would be allowed to disgrace a fish by catching him.) (注意牧師是用人格化的第三人稱him在說魚,不是用物格的it,)。就麥克藺牧師而言溪流、鱒魚、毛鉤都是上帝的恩澤,以不完美的方法釣魚等於是使上帝蒙羞,他不會接受自己及兒子做這種瀆神的行為。

 

在諾曼對父親的回憶中,父親的毛鉤拋投技術稱不上特別偉大,但深具特色且準確。他對毛鉤的態度與精神成功地啟發出兩位成功的毛鉤釣者與文字工作家﹕諾曼成為芝加哥大學的英語系教授;而保羅則成為當地人眾所周知的釣魚記者。但保羅的精神花在釣魚上遠多於工作或宗教. 他的兄長對他的態度形容如下﹕(保羅)早在年輕時就立下兩個志願﹕「光釣魚不工作,最少也要做不妨礙釣魚的工作」(to fish and not […]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brad-pitt-river-runs-through-it-movie-1992-photo-FC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3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3

投影拋投的立論基礎-Fish’s Window & Matching the Hatch

在講解投影拋法之前,首先要跟各位簡略說明「魚類視窗」及何謂「Matching the Hatch」。這些知識Approach團隊的左先生在「山野釣遊」雜誌都曾經詳細提過,所以筆者僅簡略說明,以利各位閱讀理解順暢。

「魚類視窗」可不是水族所用的「微軟視窗系統」!所謂的魚類視窗(Fish’s Window) 一般也稱為「Trout’s Window」,也就是「鱒魚的視窗」。因水具有較空氣為低的透光度而較高的折射率,魚類觀察水面的視界,是個以魚眼為起點向上放大,角度為97°的圓錐體,因水對光線的折射比,此97°的圓形視窗可看見水平面以上160°內的扭曲範圍!視窗以外的範圍則因折射效應成鏡面狀態,反射水中的景像。魚潛得越深,視窗可見範圍越大;前提是深度必須在光線可達的範圍,否則此一視窗的「收視效果」將模糊甚至看不見東西。

當鱒魚在60公分深度時,約可看見水面周遭120~140公分的景像;當潛深至90公分時,可見水面範圍增至180~220公分,故視窗直徑可換算為深度的2~2.5倍。簡言之,魚類視窗是魚族觀察水面的視線範圍,也是捕捉水面食物的獵食範圍。雖然叫「鱒魚視窗」,但並非鱒魚專屬。97度為清水中光線的折射率,主要是因為鱒魚為重要的經濟價值魚種及運動對象魚,且為視覺構造發達的掠食性魚種,故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且因而命名。 

鱒魚視窗教我們的就是拋投要低調,送餌要柔順自然且合理。換句話說如果大咧咧的一直甩竿強調拋投要遠、要有力、又尖、又突破直腸,那麼活該釣不到魚,那麼果然沒從毛鉤屋學到甚麼~哈!

「Matching the Hatch」在日本多採音譯並加上說明,例如田代法之等毛鉤名人甚至用「醍醐味」來形容其趣味 (醍醐味指的是箇中三昧,可不是在說龜甲萬)。事實上,掌握了「Matching the Hatch」就等於掌握了當天釣遊的勝券,但觀察與判斷的細節多不勝數,再加上自然環境的變數,一招把戲往往只能靈光一時,一款毛鉤往往沒有兩年「好冬」,「Matching the Hatch」需解釋為:『釣者在觀察自然,理性判斷當下目標魚主要攝食對象後、選擇在同一時間採用相稱的擬餌及操餌方式,以因應魚類偏食行為並提高就餌率』的做法謂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才小釣手」1994年的時報版本中,譯者沈小姐將「Matching the Hatch」翻為「選擇成蟲」,對於這點筆者想對不釣魚的沈小姐致最大敬意,這已經是相當進步的譯法,且跟乾毛鉤學派的定義相互呼應。左先生譯為「符合預設」,筆者認為是目前最簡潔的翻法,但若要讓不諳此道的讀者了解,仍需花一番唇舌說明。故依筆者淺見譯「Matching the Hatch」為「擬真擇餌」。

「Hatch」這個字當成動辭來用最早由Francis Francis在1867年提出 (姓名為同一字,非筆者筆誤),Francis所謂的「Hatch」在19世紀所指很明確地是針對英國石灰岩河流如Dove、Itchen等河流中的蜉蝣「羽化高峰期」,尤以每日在晨昏期間發生最為明顯,每年的單一物種羽化高峰期則稱為「大發生」。

最強調「蜉蝣羽化高峰期」這點的首推Haford及其乾毛鉤學派的信徒,此一觀點對後世在「Hatch」的定義有很深的影響。在高緯度地區的夏天,「羽化高峰期」可從下午六點延長至十點間,甚至會有多個蜉蝣物種在同時間內發生集中羽化的現象,稱之為「Multiple Hatch」。若發生只能見到魚浮頭吸食的動作,肉眼卻無法直接辨識的羽化,則稱之為「Invisible Hatch」。當集中羽化發生且魚類的主要攝食對象又不可見時,往往讓釣者傷透腦筋。而「羽化高峰期」的重點在於魚類對短時間內重複性大量產生的食物會有本能性的「偏食行為」(Selectivity),並且會採用相同的獵補模式以提升攝食效率,在此時魚類會在腦中忽略其他型態的食物,即使是又大又肥美的蟋蟀從旁漂過,蜉蝣還是唯一的選擇。這種偏食行為要等到另一波的羽化刺激蓋過這一波、或是魚類本能警告偏食行為的效益已經達不到損益兩平的效率時,甚或天敵出現的警訊中斷攝食慾望,偏食行為才會停止。

但在毛鉤近代多樣化發展的衝擊下,「Matching the Hatch」這個辭,特別是在日本,使用上已漸漸不只是指「蜉蝣羽化高峰期」。因近百年來目標魚種及毛鉤種類的多樣化,許多目標魚的餌食並非羽化之間或之後的成蟲(Spinner、Dun),從若蟲、幼蟲的擬態,甚或有小魚、老鼠、青蛙等毛鉤設計,自然不能用「成蟲」二字來一言蔽之。且在日本釣界的使用上漸漸不限於毛鉤的領域,部份路亞族也會用這個辭句;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跟美國「Matching the Hatch」這個辭彙仍清楚地意指蜉蝣羽化!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images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2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2

投影拋投-Shadow Casting?

在布萊德彼特所飾角色「保羅」身歿後,至1992年勞勃瑞福執導拍攝「大河戀」之前,Shadow Casting並不實際存在於真實世界中。Shadow Casting只存在於諾曼.麥克藺所著的家族回憶錄;也就是1976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的同名小說『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中。

這本原創稿也就是後來改編成電影「大河戀」的劇本。書中諾曼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他摯愛的弟弟「保羅」是個如何完美的毛鉤釣手,但這段期間Shadow Casting只能以印刷的方式存在於生動的字裡行間。諾曼以相當文藝的角度形容這項絕藝,舉例如「光暈一般的」、「閃爍如燭光的」、「消失在潺潺溪流上升的水泡中」等詞藻廣泛地被使用。但這種寫法別說是各位,就連是筆者,甚至是國外的拋投專家也難以捉模Shadow Casting的究竟。

相信讀到這兒,反應較快的讀者會問:「諾曼.麥克藺本人總該看過Shadow Casting吧?問他不就得了﹖」可惜的是,諾曼本人雖然在晚年接受勞勃瑞福的提案,釋放出版權讓電影得以開始籌畫,卻不幸在「大河戀」開拍前兩年辭世,所以Shadow Casting並沒有看過的人為它背書,也因此為了發展出類似的毛鉤拋投法,必須由文字中加以推敲概要。幸運的是,書中文字仍然有跡可循:「保羅駐足在大黑足河中,水珠從他身上滴落,他使勁揮竿拋投,使毛鉤掠過水面但卻不曾落水,接著他後拋重量線,使之迴旋並在頭上畫出一道巨大的半弧,讓毛鉤再次低伸地劃過水面。重複數次這樣的行為後,再伴隨一次瞄準釣點的前拋投,將毛鉤投至釣點中」,就是這麼一段文字讓Shadow Casting重見天日。這一幕也就是各位最常在電影海報上見到的「大河戀」劇照!

Shadow Casting筆者在此譯為「投影拋法」。翻開英文字典,Shadow的名詞除了可以翻譯為影子、物體或繪畫色調較深處之外,更可翻成幻影或幽靈!聽起來是不是虛幻不可捉摸,且又難以言喻呢?在動詞的用法上,「shadow」可解釋為「投影在物體上」,筆者依此方向譯註。在此用法下較具代表性的複合字是shadow show或shadow play,即各位耳熟能詳卻未見得親身 體驗過的「皮影戲」。為了怕較年輕的讀者們沒聽過看過皮影戲,筆者略做說明如下:『皮影戲的表演是利用後方燈光的照射,藉著一面投影窗,將紙偶或皮偶影射在投影窗上,配合音樂口白樂曲來表演戲劇故事。自宋代以後至明清各朝皮影戲一直盛行,是相當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藝術。』為何釣魚扯上皮影戲?這點尚請各位讀者耐心讀下去。

雖然會讓布萊德彼特的影迷失望,在此但還是先得必要的八卦一下!雖然在影碟的封面扉頁中提到布萊德彼特為了本片在比佛利山坡上勤練數週的拋投,但在片中揮舞西式毛鉤竿,展露出高超投影拋投技巧的並不是小布本人,而是將文字具體化在螢幕上呈現出來的西式毛鉤拋投高手傑生柏杰(Jason Borger)。筆者提出這一點並不是要洩偶像的氣,拍電影難免會用到替身,重點是讓畫面能有更精采的表現。

投影拋投是保羅的壓箱獨門,事實上諾曼曾在事後嘗試依樣畫葫蘆;筆者也推測許多看過「大河戀」電影的毛鉤釣友都跟筆者本人一樣,會技癢想來比畫個這麼兩下,不過相信大家最後的共識都是:「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 往往是因為他們跟一般常人有著決定性的不同之處」!誠如諾曼所述:「每個高明的釣手,都會有他的獨門絕技,這是他人不可取代的…」 (…but then every fine fisherman has a few fancy stunts that work for him and for almost no one else.)再容筆者提醒,1930年代用的毛鉤竿可是竹製的,在輕量化及快速調上很難跟近代的碳纖維竿相提並論。筆者只能說,看完本篇您就能到河邊來這兩下,筆者一定掏腰包幫您申請「國家天才認證」!接下來要說明的,是投影拋投的基礎理論,以及之前為何要提到皮影戲。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A-River-Runs-Through-It-a-river-runs-through-it-26634303-342-446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1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1

說來好笑,這篇文章從提筆到寫完中間隔了四年(2003~2007),每年的農曆年假期才有空提筆,但怎麼都沒能寫完

其實全文構思在一開始的三十分鐘就已經完整,資料也相當齊全,但下筆到竣工竟然超過一千天,果然想成就事物救該馬上執行,但人生中卻常好事多磨,只好托辭本文是「大河戀」一書出書滿30週年的記念文藉口權充拖稿理由了!
Eventually, all things merge into one, and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The river was cut by the world’s great flood
and runs over rocks from the basement of time.
On some of the rocks are timeless raindrops.
Under the rocks are the words, 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theirs.
I am haunted by waters.
-Norman McLean-
投影拋投-序言
相信多數釣友初窺西式毛鉤釣的管道主要來自電影「大河戀」,及矢口高雄的著名長篇漫畫「天才小釣手」中的甩竿毛鉤釣篇。就筆者這幾年來的觀察與體認,不論社會上的普羅大眾乃至常在河邊作釣的同好,對西式毛鉤的認知,多數聚焦在甩竿拋投的動作美、或利用擬餌誘釣鱒魚的印象上,其餘的細節則缺乏更進一步的學習動機與管道。

不過容筆者提醒,在電影的編劇內容中採用毛鉤為題材者並不缺乏,在火線衝突(Rules of Engagements)中湯米李瓊斯及山繆傑克森期待卸下軍服後,能藉學習毛鉤享退休清福;在日片七月七日晴(七月七日.晴れ)中觀月亞里沙與萩原聖人在溪邊因毛鉤釣發生了夢幻般的邂逅等等…西式毛鉤隱含的淡泊出世風格與崇尚自然氣質,往往藉由「狷介不取」、「取之有節」的行為透露出來。更甚者,往往與近代環保風潮結合,成為標榜環保的代言釣法。

撇開西式毛鉤的清新形象不談,筆者可斷言在上文中所提及之「甩竿拋投的動作美」是西式毛鉤在溪邊最吸引人目光的特點。此一相當於西式毛鉤註冊商標的辨識動作,藉由1992年勞勃瑞福執導拍攝的電影「大河戀」深深烙在影迷心中。在原著小說中提及投影拋投的章節中,路過的村夫農婦震懾於主角拋投的技巧,呆坐在河岸邊觀望,竟然忘了自己也是來釣魚的!相信看過大河戀的同好們應該也心有所感吧?Glenn […]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