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釣友的話 / To Fishers

adminmin

關於 adminmin

這名用戶沒寫入任何描述
So far adminmin has created 152 entries.
  • a-river-runs-through-it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4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4

經由電影與原著的比較,探究保羅發明投影拋投的背景

片中主角在溪谷中的大石上站定腳步,以獨具韻味的律動揮動他長八尺半的竹製西式毛鉤竿,讓重量線在空中表現出毛鉤優雅軌跡的景致。當陽光穿透主角背後針葉林灑落點點光圈,映出馬尾線優雅的曲線,您不得不承認這不單單只是釣魚。誠然如麥克藺牧師(保羅之父)所認為﹕「一切美好事物,從鱒魚到永恆的救贖,皆來自神恩,神恩來自藝術,而藝術得來不易」。(To him, all good things – trout as well as eternal salvation – come by grace, and grace comes by art, and art does not come easy),身為一個長老教會的牧師與當地的有名釣者來說,毛鉤釣跟體現神的恩惠是同一件事情。他也為此信念不遺餘力地將對毛鉤的崇敬與精神成功地灌注在兩個兒子的身上。

舉個例子來看兩位主角的處境,如果您就學的國小有個嚴格的校長,而這位一板一眼的權威人士恰好是您的老爸,您也毫無選擇地得在那間國小待六年,其間所受到的關愛與照顧,各位讀者可以自行想像,筆者只有用嘿嘿嘿的三聲苦笑帶過。在這樣子的壓力下,小孩如果不像諾曼這般的乖乖牌,大概就會變成像保羅般判逆吧?身為90年代初期美國西北部小鎮的地方長老教會牧師,麥克藺兩兄弟的一言一行受到眾鄉親的注目,也因此牧師在自己的身教言教上樹立了嚴格的標準。事實上這位嚴父對幼子的教育方式未曾有絲毫放鬆。在電影中各位可以看到諾曼小時候被一再要求重新修改文章, 直到文章精簡到簡潔不帶一句廢話後,才能帶著弟弟出去玩。

麥克藺兩兄弟的釣魚教育與神學與文學教育佔生活中同等的重量。兩兄弟在自宅前的草皮上看著父親戴上毛鉤釣時專用的皮手套,聽父親講解毛鉤的基本拋投原理,並且在母親彈琴用的節拍器的「咑、咑、咑、咑」聲中學習標準的四拍子拋投節奏,也就是我們最常看到的拋投方式「正拋投」(Overhead Casting)。在較傳統及歐陸的拋投教法中,甚至會夾一本書或酒瓶在腋下,以確保拋投者的手肘不會做開放性的飄移。這樣的拋投方式被諾曼戲稱為「長老教派拋 投法」。事後諾曼曾在書中提到他寧願跟弟弟拎著釣竿到河邊做點小搞搞就好了,但麥克藺牧師在拋投技術這點上相當堅持,他的理由是﹕「拋投技術不成熟的人不該釣魚,以免讓被釣上的魚蒙羞」。(…, nobody who did not know how to fish would be allowed to disgrace a fish by catching him.) (注意牧師是用人格化的第三人稱him在說魚,不是用物格的it,)。就麥克藺牧師而言溪流、鱒魚、毛鉤都是上帝的恩澤,以不完美的方法釣魚等於是使上帝蒙羞,他不會接受自己及兒子做這種瀆神的行為。

 

在諾曼對父親的回憶中,父親的毛鉤拋投技術稱不上特別偉大,但深具特色且準確。他對毛鉤的態度與精神成功地啟發出兩位成功的毛鉤釣者與文字工作家﹕諾曼成為芝加哥大學的英語系教授;而保羅則成為當地人眾所周知的釣魚記者。但保羅的精神花在釣魚上遠多於工作或宗教. 他的兄長對他的態度形容如下﹕(保羅)早在年輕時就立下兩個志願﹕「光釣魚不工作,最少也要做不妨礙釣魚的工作」(to fish and not […]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brad-pitt-river-runs-through-it-movie-1992-photo-FC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3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3

投影拋投的立論基礎-Fish’s Window & Matching the Hatch

在講解投影拋法之前,首先要跟各位簡略說明「魚類視窗」及何謂「Matching the Hatch」。這些知識Approach團隊的左先生在「山野釣遊」雜誌都曾經詳細提過,所以筆者僅簡略說明,以利各位閱讀理解順暢。

「魚類視窗」可不是水族所用的「微軟視窗系統」!所謂的魚類視窗(Fish’s Window) 一般也稱為「Trout’s Window」,也就是「鱒魚的視窗」。因水具有較空氣為低的透光度而較高的折射率,魚類觀察水面的視界,是個以魚眼為起點向上放大,角度為97°的圓錐體,因水對光線的折射比,此97°的圓形視窗可看見水平面以上160°內的扭曲範圍!視窗以外的範圍則因折射效應成鏡面狀態,反射水中的景像。魚潛得越深,視窗可見範圍越大;前提是深度必須在光線可達的範圍,否則此一視窗的「收視效果」將模糊甚至看不見東西。

當鱒魚在60公分深度時,約可看見水面周遭120~140公分的景像;當潛深至90公分時,可見水面範圍增至180~220公分,故視窗直徑可換算為深度的2~2.5倍。簡言之,魚類視窗是魚族觀察水面的視線範圍,也是捕捉水面食物的獵食範圍。雖然叫「鱒魚視窗」,但並非鱒魚專屬。97度為清水中光線的折射率,主要是因為鱒魚為重要的經濟價值魚種及運動對象魚,且為視覺構造發達的掠食性魚種,故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且因而命名。 

鱒魚視窗教我們的就是拋投要低調,送餌要柔順自然且合理。換句話說如果大咧咧的一直甩竿強調拋投要遠、要有力、又尖、又突破直腸,那麼活該釣不到魚,那麼果然沒從毛鉤屋學到甚麼~哈!

「Matching the Hatch」在日本多採音譯並加上說明,例如田代法之等毛鉤名人甚至用「醍醐味」來形容其趣味 (醍醐味指的是箇中三昧,可不是在說龜甲萬)。事實上,掌握了「Matching the Hatch」就等於掌握了當天釣遊的勝券,但觀察與判斷的細節多不勝數,再加上自然環境的變數,一招把戲往往只能靈光一時,一款毛鉤往往沒有兩年「好冬」,「Matching the Hatch」需解釋為:『釣者在觀察自然,理性判斷當下目標魚主要攝食對象後、選擇在同一時間採用相稱的擬餌及操餌方式,以因應魚類偏食行為並提高就餌率』的做法謂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才小釣手」1994年的時報版本中,譯者沈小姐將「Matching the Hatch」翻為「選擇成蟲」,對於這點筆者想對不釣魚的沈小姐致最大敬意,這已經是相當進步的譯法,且跟乾毛鉤學派的定義相互呼應。左先生譯為「符合預設」,筆者認為是目前最簡潔的翻法,但若要讓不諳此道的讀者了解,仍需花一番唇舌說明。故依筆者淺見譯「Matching the Hatch」為「擬真擇餌」。

「Hatch」這個字當成動辭來用最早由Francis Francis在1867年提出 (姓名為同一字,非筆者筆誤),Francis所謂的「Hatch」在19世紀所指很明確地是針對英國石灰岩河流如Dove、Itchen等河流中的蜉蝣「羽化高峰期」,尤以每日在晨昏期間發生最為明顯,每年的單一物種羽化高峰期則稱為「大發生」。

最強調「蜉蝣羽化高峰期」這點的首推Haford及其乾毛鉤學派的信徒,此一觀點對後世在「Hatch」的定義有很深的影響。在高緯度地區的夏天,「羽化高峰期」可從下午六點延長至十點間,甚至會有多個蜉蝣物種在同時間內發生集中羽化的現象,稱之為「Multiple Hatch」。若發生只能見到魚浮頭吸食的動作,肉眼卻無法直接辨識的羽化,則稱之為「Invisible Hatch」。當集中羽化發生且魚類的主要攝食對象又不可見時,往往讓釣者傷透腦筋。而「羽化高峰期」的重點在於魚類對短時間內重複性大量產生的食物會有本能性的「偏食行為」(Selectivity),並且會採用相同的獵補模式以提升攝食效率,在此時魚類會在腦中忽略其他型態的食物,即使是又大又肥美的蟋蟀從旁漂過,蜉蝣還是唯一的選擇。這種偏食行為要等到另一波的羽化刺激蓋過這一波、或是魚類本能警告偏食行為的效益已經達不到損益兩平的效率時,甚或天敵出現的警訊中斷攝食慾望,偏食行為才會停止。

但在毛鉤近代多樣化發展的衝擊下,「Matching the Hatch」這個辭,特別是在日本,使用上已漸漸不只是指「蜉蝣羽化高峰期」。因近百年來目標魚種及毛鉤種類的多樣化,許多目標魚的餌食並非羽化之間或之後的成蟲(Spinner、Dun),從若蟲、幼蟲的擬態,甚或有小魚、老鼠、青蛙等毛鉤設計,自然不能用「成蟲」二字來一言蔽之。且在日本釣界的使用上漸漸不限於毛鉤的領域,部份路亞族也會用這個辭句;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跟美國「Matching the Hatch」這個辭彙仍清楚地意指蜉蝣羽化!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社群媒體興起引發的毛鉤釣具生態怪象

過往十數年毛鉤屋儘量用論壇串連釣友資源,讓新手有人引導、有竿試用;網路社群媒體的世代來臨後,論壇這種串連方式顯得沒效率,也目睹了幾個撿便宜心態透過社群媒體養出的亂象:
“The question isn’t ‘What do we want to know about people?
‘ It’s, ‘What do people want to tell about themselves?"
by Facebook CEO and founder Mark Zuckerberg

「哥帶你去爽、你買哥穿過的內褲」的推坑二手流:優點是釣具流通快、新手取得釣具的成本低;缺點是以訛傳訛、甚至是故意神化吹捧的用竿觀念流傳,缺乏審慎購物的自發思考及愛惜物力精神,以及曝光釣點操到爛等問題;更有甚者,拋投求尖、釣竿被銅珠頭敲到知道不對就馬上降價拋售,接到新竿的後手立馬斷竿,只好濫用廠商終身保固來安慰自己,再苦吞高額運費。嘴中喊著推坑推坑,心裡想著又是一個替死的,於是惡性循環。綜觀台灣諸多領域都有這種現象,但上面這種行為實在缺德。
「淘寶寶貝好棒棒,但是哥都用進口好貨」的網購團購流:優點當然還是價格低廉;缺點亂象則在近年陸續浮現:中魚瞬間就無端斷竿有之、重量線還沒用就表面脆化或是漸縮設計問題甚多有之、釣鉤新買就生鏽且拉魚直接開鉤有之、購買淘寶商品口稱團購實則加碼自賺有之、自己沒用過叫釣友買來分享心得者有之,甚至將標售品組合後稱為自己製作的厚臉皮者也有之… 更為失德!

利之所在,上述流派都會攻訐專業店家:釣具店講的專業都是要賺你的錢,不要信!台灣廠商不提供終身保固,不要買…實則自己將二手釣具塞給新手,再偷看釣具店的分享專業知識假稱是自己的;實則毛鉤屋提供竿節換購服務,一節的報價還沒寄到國外騙取終身保固的運費貴;這些都被隱瞞、絕口不提,來發揚所謂推坑玩家「賣穿破的內褲讓新人接手之實」。

毛鉤屋單單無償的知識分享,背後書籍收藏閱讀、材料蒐集開發、釣組協調測試等的成本足足抵得上十數次的歐美釣遊或是數十組高端釣具,花在研發後的無償分享卻是為何?就是希望毛鉤這個深具文化內涵的釣法能在台灣開枝散葉教化人心、進而提升環保、永續提升後續世代的文化水平;說真的,這幾年被這些賤人扯後腿,最不舒服的一句話就是:「不然你不要做啊!」更好笑的是,有對我說過這句話的人後來一個個都跳出來做毛鉤生意,土城的*偽代理商、宜蘭的偽代理商、甚至是還沒考上基礎拋投認證就已經想串連全台灣CCI不知道要做啥的肄業傻子。

那你們不妨自己想想,我不做給你做,你是端得出什麼能看的東西出來?還不就是破掉的內褲嗎?回頭想想,當年我文章停寫,不再讓這群人狐假虎威,這水龍頭關得真是好啊!現在看你們口稱沒從毛鉤屋學到東西,實則因為太早斬稻尾導致知識淺薄,被新手一推就倒,嗆聲態度這麼高還不是釣不到魚;阿猴心裡真是自己稱讚自己:是英明、是英明!

 

*所謂代理商,為與國外品牌簽約後進口負責該品牌之銷售等一切事務的貿易商稱為代理商;台灣毛鉤界的偽代理商則為國外零售商的下線,透過分享利潤的方式幫真正的代理商分攤承包量,做人家的下線,連在台灣做生意都灌上中國之名;其中不乏自稱民法專業人士者,不知是惡意欺瞞還是真搞不懂,四處宣揚自己是代理,實際上卻只是掮客的怪象。真讓人理解為何不太有人聘請他來辯護,因為實在是太危險太恐怖了…

撰寫由 |一月 8th, 2017|老闆碎碎念|0條評論|

Fly Fishing with Stream Trail

Fly Fishing with Stream Trail
Stream Trail 品牌靈感來自於鮭魚從海洋上溯到溪流的生命之旅,
背著Stream Trail 防水背包從事溪釣不只因為它是專為釣魚人設計的實用包袋,透過溯溪釣遊活動,更能展現Stream Trail 的品牌核心精神!


本片為Approach成員小宋編輯拍攝的Stream Trail防水包形象廣告
*毛鉤屋釣魚拍片是拿得到廣告費的,不像倒貼釣魚節目自己不知所云拍完還被晃點的傻子

撰寫由 |一月 5th, 2017|產品心得|0條評論|
  • images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2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2

投影拋投-Shadow Casting?

在布萊德彼特所飾角色「保羅」身歿後,至1992年勞勃瑞福執導拍攝「大河戀」之前,Shadow Casting並不實際存在於真實世界中。Shadow Casting只存在於諾曼.麥克藺所著的家族回憶錄;也就是1976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的同名小說『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中。

這本原創稿也就是後來改編成電影「大河戀」的劇本。書中諾曼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描述他摯愛的弟弟「保羅」是個如何完美的毛鉤釣手,但這段期間Shadow Casting只能以印刷的方式存在於生動的字裡行間。諾曼以相當文藝的角度形容這項絕藝,舉例如「光暈一般的」、「閃爍如燭光的」、「消失在潺潺溪流上升的水泡中」等詞藻廣泛地被使用。但這種寫法別說是各位,就連是筆者,甚至是國外的拋投專家也難以捉模Shadow Casting的究竟。

相信讀到這兒,反應較快的讀者會問:「諾曼.麥克藺本人總該看過Shadow Casting吧?問他不就得了﹖」可惜的是,諾曼本人雖然在晚年接受勞勃瑞福的提案,釋放出版權讓電影得以開始籌畫,卻不幸在「大河戀」開拍前兩年辭世,所以Shadow Casting並沒有看過的人為它背書,也因此為了發展出類似的毛鉤拋投法,必須由文字中加以推敲概要。幸運的是,書中文字仍然有跡可循:「保羅駐足在大黑足河中,水珠從他身上滴落,他使勁揮竿拋投,使毛鉤掠過水面但卻不曾落水,接著他後拋重量線,使之迴旋並在頭上畫出一道巨大的半弧,讓毛鉤再次低伸地劃過水面。重複數次這樣的行為後,再伴隨一次瞄準釣點的前拋投,將毛鉤投至釣點中」,就是這麼一段文字讓Shadow Casting重見天日。這一幕也就是各位最常在電影海報上見到的「大河戀」劇照!

Shadow Casting筆者在此譯為「投影拋法」。翻開英文字典,Shadow的名詞除了可以翻譯為影子、物體或繪畫色調較深處之外,更可翻成幻影或幽靈!聽起來是不是虛幻不可捉摸,且又難以言喻呢?在動詞的用法上,「shadow」可解釋為「投影在物體上」,筆者依此方向譯註。在此用法下較具代表性的複合字是shadow show或shadow play,即各位耳熟能詳卻未見得親身 體驗過的「皮影戲」。為了怕較年輕的讀者們沒聽過看過皮影戲,筆者略做說明如下:『皮影戲的表演是利用後方燈光的照射,藉著一面投影窗,將紙偶或皮偶影射在投影窗上,配合音樂口白樂曲來表演戲劇故事。自宋代以後至明清各朝皮影戲一直盛行,是相當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藝術。』為何釣魚扯上皮影戲?這點尚請各位讀者耐心讀下去。

雖然會讓布萊德彼特的影迷失望,在此但還是先得必要的八卦一下!雖然在影碟的封面扉頁中提到布萊德彼特為了本片在比佛利山坡上勤練數週的拋投,但在片中揮舞西式毛鉤竿,展露出高超投影拋投技巧的並不是小布本人,而是將文字具體化在螢幕上呈現出來的西式毛鉤拋投高手傑生柏杰(Jason Borger)。筆者提出這一點並不是要洩偶像的氣,拍電影難免會用到替身,重點是讓畫面能有更精采的表現。

投影拋投是保羅的壓箱獨門,事實上諾曼曾在事後嘗試依樣畫葫蘆;筆者也推測許多看過「大河戀」電影的毛鉤釣友都跟筆者本人一樣,會技癢想來比畫個這麼兩下,不過相信大家最後的共識都是:「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 往往是因為他們跟一般常人有著決定性的不同之處」!誠如諾曼所述:「每個高明的釣手,都會有他的獨門絕技,這是他人不可取代的…」 (…but then every fine fisherman has a few fancy stunts that work for him and for almost no one else.)再容筆者提醒,1930年代用的毛鉤竿可是竹製的,在輕量化及快速調上很難跟近代的碳纖維竿相提並論。筆者只能說,看完本篇您就能到河邊來這兩下,筆者一定掏腰包幫您申請「國家天才認證」!接下來要說明的,是投影拋投的基礎理論,以及之前為何要提到皮影戲。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A-River-Runs-Through-It-a-river-runs-through-it-26634303-342-446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1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1

說來好笑,這篇文章從提筆到寫完中間隔了四年(2003~2007),每年的農曆年假期才有空提筆,但怎麼都沒能寫完

其實全文構思在一開始的三十分鐘就已經完整,資料也相當齊全,但下筆到竣工竟然超過一千天,果然想成就事物救該馬上執行,但人生中卻常好事多磨,只好托辭本文是「大河戀」一書出書滿30週年的記念文藉口權充拖稿理由了!
Eventually, all things merge into one, and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The river was cut by the world’s great flood
and runs over rocks from the basement of time.
On some of the rocks are timeless raindrops.
Under the rocks are the words, 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theirs.
I am haunted by waters.
-Norman McLean-
投影拋投-序言
相信多數釣友初窺西式毛鉤釣的管道主要來自電影「大河戀」,及矢口高雄的著名長篇漫畫「天才小釣手」中的甩竿毛鉤釣篇。就筆者這幾年來的觀察與體認,不論社會上的普羅大眾乃至常在河邊作釣的同好,對西式毛鉤的認知,多數聚焦在甩竿拋投的動作美、或利用擬餌誘釣鱒魚的印象上,其餘的細節則缺乏更進一步的學習動機與管道。

不過容筆者提醒,在電影的編劇內容中採用毛鉤為題材者並不缺乏,在火線衝突(Rules of Engagements)中湯米李瓊斯及山繆傑克森期待卸下軍服後,能藉學習毛鉤享退休清福;在日片七月七日晴(七月七日.晴れ)中觀月亞里沙與萩原聖人在溪邊因毛鉤釣發生了夢幻般的邂逅等等…西式毛鉤隱含的淡泊出世風格與崇尚自然氣質,往往藉由「狷介不取」、「取之有節」的行為透露出來。更甚者,往往與近代環保風潮結合,成為標榜環保的代言釣法。

撇開西式毛鉤的清新形象不談,筆者可斷言在上文中所提及之「甩竿拋投的動作美」是西式毛鉤在溪邊最吸引人目光的特點。此一相當於西式毛鉤註冊商標的辨識動作,藉由1992年勞勃瑞福執導拍攝的電影「大河戀」深深烙在影迷心中。在原著小說中提及投影拋投的章節中,路過的村夫農婦震懾於主角拋投的技巧,呆坐在河岸邊觀望,竟然忘了自己也是來釣魚的!相信看過大河戀的同好們應該也心有所感吧?Glenn […]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FACT會員- 阿昌分享美國行影片

以下影片是*台灣搞魚王- 阿昌在2015/9的黃石公園釣行後將行程濃縮的影片

在整個行程中,阿昌利用GoPro各種別出心裁的角度取材,將我們釣行編輯成這麼精彩的紀錄

真是感謝阿昌!!

(影片中的啤酒是Odell Brewing Co. 所產的Odell Cutthroat Porter,酒標為圖樣是一尾割喉鱒)

 


經過高海拔低溫的嚴苛挑戰後,乾杯的笑容特別爽朗!!
檯面上很多姿態高腦袋空的傢伙搞魚很多手法及成果,都來自阿昌的開創式思考以及不藏私的分享,當然遇到不要臉的人不藏私的結果就是魚點被操爛,於是近幾年檯面上我們比較看不到他的活躍,但是只要他出手還是超強!

*他很老實木訥,但是並不是軟土能被人欺,敢佔他便宜就別怕我爆料!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釣遊及漁法|0條評論|

後續部落格的規畫

目前部落格還很空,但是Approach團隊的成員自然不像外面幾個高姿態卻空腦袋的傢伙只能外國資料分享再分享,最慘的分享自己不看被問還問倒,然後還補個生怕人家知道你英文不好的單字讓我笑一笑*。因為就算是曾經發表的文章最少也可以貼三年,新的文章也還在冒出來,所以,猴子後續會將相關資料慢慢整理上刊
內容將包含:
毛鉤屋既有FB**的短文及連載
(有些文章較長臉書上刊時多所刪修,也會在這還原或是補強)
毛鉤屋已故討論區的重點*
左先生發表的文章整理
猴子個人在Josh隨想手札的發表考古文或專文
近幾年FACT社團的海外遊記及活動
以及路上惹我不爽的毛鉤界醜事爆料等…
內容相當豐富,敬請期待

**臉書粉絲團尋找毛鉤屋,想買商品可以直接在上面發訊息喔
(*有個罄3洨連歡迎Welcome跟頂好超市Wellcome都分不清楚,頂個台灣開頭的社團名稱到處招搖,想必外國人是看在眼裡笑在心裡,真是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系統偵測到錯字明明會跳紅線,英文爛好歹馬尊重一下系統)
(*舊的討論區收起來了,但是還有備檔,當然如果你們還想看戰文,阿猴也可以貼一下到底當年誰在寫知識,誰只能狐假虎威,又是哪個濾濕到處去找架打現在卻到處造謠我嘴臭)

#毛鉤屋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老闆碎碎念|0條評論|

毛鉤屋網頁啟用紀實

毛鉤屋官網在2016年底正式上線了! (灑花)

網頁能放多少東西,考驗的是架設人肚子裡的墨水,誠如網頁設計師雷董開頭提醒的[圖文內涵才是網頁的靈魂],而我們希望藉著毛鉤屋新網頁帶給同好更多的西式毛鉤知識及文化素養。
因應近年的網頁設計結構及設計語言更新,毛鉤屋將僵固化的頁面編輯格式轉化為較容易搜尋及互動的規格。這個網頁是毛鉤屋的成員利用工暇慢慢累積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取代舊版的網頁(廢話…)。

舊有的毛鉤屋網頁以論壇為主要功能,在提問及資料搜找時往往是老手一句[去爬文],或是我們這幾個老骨頭好心重新編寫貼上的迴圈,論壇主Dominic很好心地在讓我們使用多年後因主機汰換不得已在2015年關閉了論壇;SharePoint這個軟體也舊到不能滿足近期網頁設計的風格,所以早在幾年前我們就策動了網頁更新的計畫。

從最早開始的一張隨筆草圖到最後的網頁上線,在此要感謝Approach團隊的左大及小宋提供智庫與精美圖片,友人橘子兄幫忙設計Logo,以及雷董不辭辛勞架設網頁,最後是猴子個人在下班後熬夜或是女兒上圍棋課的空檔將圖文一片片的搬到框架上,算算也過了好幾年(遠目),終於成就了個氣質內涵兼具的網頁。

正式上線拖得久了點,往後將秉持拖稿的精神持續更新,期望能在幾年內將西式毛鉤相關[中文化]基礎知識資料陸續刊載上來,也期望能讓各位釣友理解,在毛鉤深遠的文化意涵能發掘的樂趣中,拋投尖尖尖,拉魚爽爽爽只佔了表層的毛皮而已,後面還有更多知識及樂趣能豐富我們的身心靈。

撰寫由 |一月 4th, 2017|老闆碎碎念|0條評論|

12吋的小猛獸!

12吋的小猛獸!

撰寫由 |五月 9th, 2016|釣遊及漁法|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