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釣友的話 / To Fishers

adminmin

關於 adminmin

這名用戶沒寫入任何描述
So far adminmin has created 152 entries.
  • 20412_1452517745073446_2881354048223640566_n
    Permalink Gallery

    讓自己由西式毛鉤入門進入中階-開啟使用第二線軸

讓自己由西式毛鉤入門進入中階-開啟使用第二線軸

讓自己由西式毛鉤入門進入中階-開啟使用第二線軸

長期以來,無論台灣或大陸,許多玩西式毛鉤的朋友大多在購買捲線器時,著重的是外型、重量、煞車、價格等條件與因素,因此投入預算時,也常常就只考慮自己設定的價位,鮮少有人在添購捲線器時,認真思考未來這顆捲線器的實際使用狀態,以至於買捲線器就是買「一顆」,而忽略了準備第二,甚至第三線軸的觀念與預算準備。這個現象,在5號線重以上的捲線器更為明顯!

為何這樣說呢?一般使用5號線重竿的情況,多半已是河口、湖沼,甚至海水環境,那麼面對這些較為廣水域、釣棚較深的場合,一捆重量線真的夠用嗎?筆者很早在別的文章就曾寫過,西式毛鉤最早的發展動機是「垂釣水表攝食的魚類」,但隨著時代進步、對象魚種擴張,西式毛鉤也不再只是釣釣上浮吃昆蟲的魚類,而針對中層水域、亞底棲水域都想涉足,這點可以從重量線的發展就可窺出門道。

從重量線的機能設計裡,重量線可粗分為全浮線、前沉線、全沈線三類(註),這些設計最主要是針對不同釣棚的情況,甚至更仔細的說,全沈線、前沈線等線款還有沈率之分,藉以用於不同深度與流速的釣場環境。
換言之,同樣一根5號竿,可以作釣4、50cm的虹鱒、大口鱸、何氏棘魞(倒刺魞)、松花鱸(鱖魚)、河口烏魚、40cm的黑鯛、浪人鰺等等,而這些魚種不論是釣棚或使用的毛鉤種類都大異其趣,因此絕非單一線種可以應付,所以對一個真正的玩家來說,當然就要準備多款重量線。

 

然而,一般以為多捆重量線,可能就是購買第二顆捲線器來搭配,但就筆者多年的海內外釣遊經驗,反而是添購第二或第三個線軸較為划算,不僅在攜帶的行李重量方面,甚至是實際花費的情況,都遠較添購其他捲線器為省。而且從裝備統一與制式化的觀點來看,直接添購第二、第三線軸的方式,在現場實際作釣的機動性也大幅提升。
例如作釣大口鱸,晨昏使用撥水毛鉤或跳水毛鉤,因此主要以全浮線為主,但隨著一天的日照愈趨明亮,大口鱸有可能會潛入較深的水域,這時就要換上前沈線或全沈線了,於是快速更換線軸、改變釣組,便增加了釣獲機會。

總而言之,添購捲線器的同時,思考第二、第三線軸的觀念以及同時準備預算,可說是釣友提升自我到中階的重要觀念,千萬別相信一捆重量線就可以吃透透、走天下的狹隘思考方式,這樣反而限制了自己的釣技提升機會與釣獲更多對象魚的可能。

註:所謂的緩沈線英文稱為Intermediary Line,標示代號為I。
緩沈線屬於全沈線的一種,其差別在於沈率較低,因此也有廠商將沈率I~Ⅱ的全沈線稱為緩沈線。

 

撰寫由 |一月 16th, 2017|產品心得|0條評論|

紅蟲毛鉤- 搖蚊幼蟲

 

搖蚊幼蟲

最常見的就是俗稱「紅蟲」的蠕蟲,這款就是利用極細的矽膠管所模擬的質感。

參考鉤型鉤號:Approach EN2487 #18~20
綁製線:8/0或14/0綁製線(紅)
軀體:極細矽膠管(紅)
肋條:極細金屬線(金)
胸部:紅色冰晶纖維

撰寫由 |一月 16th, 2017|毛鉤綁製|0條評論|

冬末初春的溪釣毛鉤王道-搖蚊

冬末初春的溪釣毛鉤王道-搖蚊

天冷,就不是所有水棲昆蟲積極羽化、漫天飛舞的季節,但搖蚊這種小生物可不一樣了!原則上一年四季都繁盛的他們,在冬天更顯得一枝獨秀,於是溫帶國家的西式毛鉤雜誌常會在冬天特別提到他。

台灣也不例外,尤其是冬末春初暖陽高掛時,搖蚊們的活躍,將換得魚兒們的積極攝食。只不過水冷溫低,加上搖蚊渺小,魚兒也就用不著「用力」捕食,而只要微微啜吸,便可飽餐一頓。

換成毛鉤用語,搖蚊屬於「微型毛鉤」(Midge fly)的最大宗。這些鉤號小於18的小鉤,務必使用7X以下的前導線,甚至在接上一截8或9X的毛鉤子線,如此才不會讓魚兒誤以為看到一個長著頗粗透明身體的怪物。

撰寫由 |一月 16th, 2017|毛鉤綁製|0條評論|

Lamson捲線器的維護方式

剛巧最近連著兩位客人來詢問Waterworks Lamson捲線器的維護方式,就將相關的官方影片放在這裡以利後續有相同疑問的Lamson愛好者查詢~~

卸除線杯的操作法 (0:22): 用兩手大拇指由後方將線杯擠出即可

更換捲線方向的操作法(1:37):旋開輪軸上方旋鈕之後將內部的軸套換個方向即可,比較麻煩的反而是捲線…

另外貼心小提醒

當捲線器處於有沙粒跟鹽分的狀態時,建議清洗脫鹽後再做上面兩個動作,此外Lamson廠方完全不建議將煞車鬆緊旋鈕拆開分解喔!

 

 

 

 

 

 

*這篇沒罵人喔,你可以不用找了~~

撰寫由 |一月 16th, 2017|產品心得|0條評論|

細數毛鉤釣組規格兩三事

細數毛鉤釣組規格兩三事

 喔~ 你想釣鯉魚?那最好就要從五號竿配五號線或以上規格、中速調以上調性、4X~5X前導線、#8~#12號鉤、配合綁成麵包誘餌毛鉤款式等等…  當這樣的咒文火星文湧來,對於一個未曾涉獵毛鉤的新手來說,自然是鴨子聽雷;所以毛鉤屋在此將釣組規格整理一次,供各位參詳。

首先從毛鉤釣組的組立方式逆向說明其規格:毛鉤→子線→前導線→重量線(對應釣竿)→預備線→捲線器

The Specs are explained from Fly to Tippet to Leader to Fly Line to Backing then to Reel.

毛鉤:以#代表釣鉤號數,號數越大,釣鉤越小

鉤子號數的意義,在於溝通毛鉤款式所模擬的釣餌大小,同時對應施用綁製材料的尺寸和多寡;舉標準型乾毛鉤為例,毛鉤屋的D902BL #6及#16對應鉤身長度分別為2cm對1cm;重量則為30gr:10gr。換句話說這兩種鉤子就算綁出一樣的石蠅毛鉤,前者所代表的重量較高,且對應要採用的前導線以較粗或短為佳。

子線:以X代表線徑,號數越小,線徑越粗,且拉力磅數越高

X系統始於瑞士鐘錶的齒輪規格,引申為能通過衡量器材的子線線徑;子線依據材質如蠶絲、馬尾、尼龍、氟化碳、聚氨酯、甚至混入金屬粉的差異,會有拉力磅數、透光折光率、沉率、吸水性、伸縮性等差異;但主要規範重點仍是線徑。

前導線:與子線共用X線徑系統

前導線多為漸縮設計,連接重量線的粗端與綁毛鉤的細端線徑差異往往超過一倍,由粗而細分別是能量傳導段、漸縮段、置餌段(或直接稱為子線);漸縮的應用原理是用線徑(質量)的遞減轉換為速度的提升並代償風阻,以利投送重量輕微的毛鉤。子線在耗用後可以另行以相通規格子線打結延長。

重量線:以#或WT代表釣鉤號數,號數越大,質量越大

1961年時,由美國釣具廠商協會(AFTMA)制定採重量線前30尺漸縮段重量來溝通重量線製造規格,及規範能拋送對應重量線的釣竿表現。近年各種重量集中線頭陸續開發,射線頭如Skagit甚至縮到15尺以內,故30尺主要適用於較標準的線款。

 

釣竿:與重量線共用WT系統,號數越大能拋的重量線越重

竿子標示的號數代表設計時預想可乘載並拋送指定號數重量線的強度及力矩,因此撇除調性、材質、長度等要素時,最基礎的釣竿溝通規格為號數;因近年碳纖維竿規格提升,且釣竿為漸縮設計,拋投±1WT的重量線並非難事,部分廠商如SAGE為了行銷手法偷號(高號低標)來彰顯遠投能力甚至可以拋+3WT的線,但是斷竿的風險也隨之增加;且因為荷重會加大竿子的彎曲度,拋投手法及時間點會變化,故較不鼓勵新手採用。若跳脫上述思想,每組釣竿都有其適切的拋送重量區間以及重量線組合。

預備線:以磅數為主,通常大號數釣竿以預備線搏魚的機會較高,施用的預備線磅數也會隨之調高。

捲線器:通常以廠商標示規格為準,代表線杯可以合理儲存的線組空間,近年輕量化大線杯捲線器品牌款式增多,廠商標示雖然可參考,但常罔顧釣組在拋投時的重量平衡,故除了儲存線的考量外,建議五號線重以上釣竿,在裝上捲線器時仍以握把上緣或向下四公分以內能平衡較佳。

 

 

 

整理一覽表如下

若鉤子有加重,則重量線及子線規格建議規格往上加一級免得爆人頭斷釣竿~

後話:

真的!對於初入毛鉤圈的同好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還不是某些業者自己釣不到魚卻硬要手把手灌輸「拋投一定要幹到對岸才是王道」的強迫推銷;最痛苦的可能是腦中對毛鉤釣組規格完全沒概念,也聽不懂別人回答規格時到底在說什麼,進而產生「混亂的採購清單、冤枉錢、及前文提過的推坑二手流,低價拍賣破內褲抓交替的亂象」。我常常看到某些代理商的釣具在釣友購入後沒半年又九成新拋售,我想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無良商家(兼之無知)只管賣,既不關心客人是否有需要、也不管規格有沒有問題。買錯的人不甘吃虧又寫了業配文包裝自己的商品,自然絕口不提自己踢到的鐵板,之後當然會造成惡性迴圈。
換個角度講,如果當初設定目標場域對象是清楚的,那個釣組往往可以用一輩子,何需賣掉?之前曾遇到個客人來求解:為何我用那個鴨子牌的助浮劑,CDC毛鉤通通直接沉下去?我請他貼圖過來一看,赫然是某無良代理商賣的矽靈類型助浮劑,不用還好,一用直接填住CDC的抱氣結構,整批綁好的CDC鴨臀絨毛鉤直接報廢!想賣東西又不充實自己的才學,整天背後毀謗師承卻不肯認真看產品規格書,可不知現世報來得有多快?

撰寫由 |一月 12th, 2017|產品心得|1條評論|

2016/04/10 毛鉤屋綁製及拋投教學影片剪輯花絮

2016/04/10 毛鉤屋綁製及拋投教學影片剪輯花絮

於至善公園教學春季溪流拋投要點及鹿毛石蛾綁製課程
#毛鉤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97720223643195/

 

撰寫由 |一月 11th, 2017|課程紀錄|0條評論|
  • 圖片中新手急切的拋投破壞了翻圈導致子線嚴重打結
    Permalink Gallery

    超音速拋投- 高速攝影下的中速調釣竿極限拋投

超音速拋投- 高速攝影下的中速調釣竿極限拋投

記得小時候數學考試沒考好,對著老師抱怨考卷出太難

老師也沒生氣就笑笑應了一句:「不會撐船嫌溪歪」

後來回頭想想正因為老師的教誨,我凡事都先學著檢討自己尋找答案而不是「*千錯萬錯都怪別人錯」

才能成就現在很多事物都能通達了解的能力

 

影片為挪威毛鉤臉書粉絲團 Scierra Norge 所分享的 SuperSonic Casting

影片證明中慢速調竿絕對能擲遠,其原理如同標槍一樣為切線加速度的最高點

單向拋投的所需時間為0.3秒,剩下時間都是在等線到位(所以不是一定要慢慢揮)

即便竿子顫到地面,結果還是TMD的高線速遠投!!(所以不是顫就不對)

這段2000年左右拍的高速攝影影片徹底打破台灣唯一Mㄈ1口稱 [中慢速竿不能拋遠] [這是XX竿的極限]的妄言!

 

 

*某個土城自稱代理商,當年自認翅膀硬了跑出來做生意,看我講句抱大腿馬上做賊心虛自己認了去還跑來吵架,翻臉後嗆了一句[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後來回頭想想,毛鉤屋的人不會這樣啊… 問了個心理學專門的友人才知道,這種自己拼命做然後就認為別人腦中都想一樣的行為,叫做[投射心理],真是學習學習~~~

我講實在的,我跟人吵架不怕別人看熱鬧,三年一過 土城代理商什麼 [打對臺+背後講壞話+到處肛朋友不夠尖]的行為外加他以前不屑的臭幹的人他全部為了賺錢回頭去貼冷屁股,口稱服務釣友結果被吃乾抹淨還被晾在牆上玩,傻事做盡,醜態不都滿到溢出糞坑了嗎? 這樣你的人生除了幾張壁紙之外就算成功了嗎?

 

本文附贈2013年時口稱<<<大家應該都知道,我玩扶濫或是做一堆事情,從來沒有以獲利為出花點……>>> 但是2019辦活動超收學員數百美金的某個知名法律界人士,在跟人學功夫學完自己覺得翅膀硬之後做生意打對台,還跑到之前跟人學功夫的公司網頁論壇上打對台刊登自己的生意廣告,被刪文後還興師問罪的有恥嘴臉,看完保證大家對恥度會有更深的認識喔~~

https://onedrive.live.com/embed?cid=B3F7BD8BD8E39C50&resid=B3F7BD8BD8E39C50%21890&authkey=AA2IIA-yqaDInUE&em=2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movie_000461_037002
    Permalink Gallery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7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7

總結

討論這麼多的神跡與藝術,就筆者自己拋投的親身試驗對各位做個報告:總之不是人人都能當天才,天才的技術到凡人的手上很容易造成「天災」。首先的問題是,一般沒那個腕力持續做投影拋投的動作,很快就會疲憊;接著拋投不得法會在子線前端形成許多風結,或因設計造成毛鉤旋轉在子線上捲麻花,最後的問題是重量線容易打到水面、或影子掠過水面易驚嚇魚群,反而得不償失!

雖然經過電影的昇華及偶像的神格化,「大河戀」成為西式毛鉤釣法在近代商業化與蓬勃發展的精神指標,特別是他們請了位老者在電影結尾用颤抖的手綁上毛鉤,詮釋老年諾曼的心聲。但就筆者的觀點,「大河戀」電影所表達的觀點較近於美空雲雀所詮釋的「川流不息的人生」 (川の流れのように),對西式毛鉤技法的實質貢獻並不如原著小說般的徹底與完整。

就像筆者津津樂道的例子,在幾年前「Fly Fishing」雜誌上的一篇筆者投書中指出,「大河戀」在這10多年間造就了一群只知一昧投資昂貴裝備,卻不體會西式毛鉤「觀察自然、體驗自然」精神的「裝備豬」。但近5年隨著電影的熱度消退、整體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毛鉤網路商業泡沫化、與日本業界過度消耗毛鉤知識資源(這點從日本毛鉤期刊內容乾涸化可以觀察出來),毛鉤廠商與通路業無不引頸期盼有沒有下一部「大河戀」來再度帶動相關裝備的消費風潮。話說回來,台灣與大陸釣界的方興未艾、新對象魚的開發、新漁技及新釣具的創新,必然是可期的商機所在。

“Eventually, all things merge into one, and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The river was cut by the world’s great flood and runs over rocks from the basement of time.
On some of the rocks are timeless raindrops.
Under the rocks are the words, 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theirs.
[…]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images (2)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6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6

HOW TO- Make a Shadow Cast?

在說明保羅觀察自然跟細心演繹推理的本事後,筆者要將「投影拋投」的動作與上述邏輯產生連結,寫這段有點孤芳自賞,不知有多少人看得懂?就像個電機工程師捧著本手機說明書自己在爽一樣。不過已經導到結論了,就姑且發展下去吧。

誠如上文,隨保羅身殞的「投影拋投」在現實中如何重現是個大問題!關鍵的描述僅如前文所說:「保羅…使勁揮竿拋投,使毛鉤掠過水面但卻不曾落水,接著他後拋重量線,使之迴旋並在頭上畫出一道巨大的半弧,讓毛鉤再次低伸地劃過水面。重複數次這樣的行為後,再伴隨一次瞄準釣點的前拋投,將毛鉤投至釣點中。」

經過劇作小組和協力的毛鉤大師Jason Borger的解析後,推斷投影拋投由現實毛鉤界的三種技巧組成:逆伸展拋、鐘擺拋、飄高拋。此三個技巧的組合同時滿足辭藻上的內涵,與物理學上的生硬要求,我們可以進一步由圖示解釋這三個動作:首先,相當長度的毛鉤重量線必須在空中停留並畫出巨大的弧形;且釣竿缺乏足夠的負載力完成背拋投(Back Cast),此一問題由逆伸展拋(Galway Cast、另稱Reverse Cast)解決,因該技法可提供較強的正拋力道且不需雙引曳(Double Hauling)技巧輔助。接著,釣線需要引領毛鉤低空掠過水面,本畫面正應了鐘擺拋(Pendulum Cast)的手法,低空掠過的手法需要釣者站在制高點,並且需要較多拋投空間,舉小說的例子,保羅就得涉水站在開闊溪床中的大石頭進行「投影拋投」。最後一個動作是飄高拋(Climbing Hook),在鐘擺拋的最後結點利用這個動作提高線的高度,使其免於入水,接下來利用爭取到的滯空時間完成下一個逆伸展拋。

持續的進行投影拋投,毛鉤往復出現在藏身釣點的鱒魚視窗中,讓其誤判「羽化大發生」的提早到來,進而浮頭或躍出水面索餌,接下來則針對傳說中的「神奇光環」進行一個正拋投置餌動作,就等著上鉤的虹鱒展開翩翩舞姿了!

一定有釣友會質疑,正拋投不是也可以辦到類似的效果?而且費這麼大的功夫就為了一尾魚?但正拋投毛鉤產生的殘像範圍很有限,投影拋投可以掃過廣大的空間,有效造成魚類晚餐時間來到(羽化)的錯覺,也就是說「投影拋投」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騙」字,把保羅的天性勾勒得十足!

此外,「Selective」是魚類的本能,但這種偏食性是後天際遇養成的,野外的虹鱒會對蜉蝣羽化產生偏食食性,飼養鱒魚則對大把撒下的飼料有反應;越成年的鱒魚反而因為對羽化大發生的經驗豐富、越容易被投影拋投造成的假像所欺、越容易被自身本能產生的衝動所騙。因投影拋投的制高點容許釣手判斷索餌的魚體大小,太小的魚來就餌時你又何須置餌?而且大魚要經過較長時間博魚取魚,釣場必然受到驚擾、不堪再用。何況中了隻大尾獎就夠釣友爽一生了,所以要博就要博大的!這個想法再度替保羅的賭徒個性上了註腳!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 images (1)
    Permalink Gallery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5

論投影拋投: 「大河戀」對西式毛鉤拋投技巧之影響-5

經由電影與原著的比較,探究保羅發明投影拋投的背景2

電影中的內容大致上為諾曼與保羅在同一個釣點作釣,諾曼因為注意到飛到自己脖子上的超大黃石蠅,靈機一動採用了Bunyan Bug Yellow Stone Fly這款模擬黃石蠅的毛鉤而在該釣點接連大咬。沒魚訊的弟弟當然不是滋味,向老哥喊了聲﹕「現在魚在吃什麼?」

一番兄弟間的戲謔之後,保羅在諾曼處取得黃石蠅毛鉤。在接下來的鏡頭中,保羅相中一處迴流的釣點,向該點做了一次成功拋投,並獲得當天的大尾獎的青睞。保羅為了取魚連人帶竿縱身激流中,「撩落去」大膽演出,經過了一段驚濤駭浪的滅頂急流後,在淺灘成功完成取魚。不管是不要命的大膽演出,或是下水前先將香煙收在帽子以免沾濕的細膩動作,電影都在告訴我們保羅是個大賭徒,以跟他後來因貪杯好賭被打死的劇情相呼應。就商業電影的拍法是如此交代,但以家庭傳記為出發點撰寫的原著是怎麼說的呢?
If you do not think like fish, at least you should think like a bug!!
Paul MacLean
 

在諾曼老哥巧用黃石蠅毛鉤後魚籠塞滿了鱒魚,老弟心有不甘丟了幾顆不小的石頭在老哥的釣點中,老哥起初以為是大物在魚躍。後來才省悟是老弟在砲轟自己。像電影中一樣經過了一輪互相調侃後,保羅自諾曼 處得知老哥用的是漂浮黃石蠅,兩人相偕往下游的另一個釣點移動。在這個樹影濃密的釣點中,諾曼繼續用必殺漂浮黃石蠅毛鉤,但卻一次魚訊也沒有。 不但沒看到任何黃石蠅,不管是模仿溺死小蟲的自然漂流, 用重落水拋投模擬蟲被風吹落的樣子,或是當成黑鱸毛鉤用抽抽抽技巧,依然一次魚訊也沒有。甚至是換上數種不同的毛鉤。水面還是不見任何神奇光環。接下來就是保羅的重頭戲!諾曼目睹保羅用他不常使用的逆流拋(指向著上游拋投,不是技巧的名稱),再同一個點拉上了十尾以上的鱒魚,這下真的輪到老哥瞠目結舌了!後來經過保羅一番解釋,我從文字中體會到了保羅身為一個當地著名的毛鉤釣者絕非浪得虛名。

他的推論如下:既然老哥在同一天同一條溪用同一種樣式的毛鉤,卻在不同的溪段槓龜,要思考的重點當然是這個釣點跟上一個有何不同?

 
1.首先諾曼的必殺漂浮毛鉤在這個標準的大虹鱒地形槓龜!
2.接著這裡沒有看見黃石蠅羽化、至少沒有任何黃石蠅的水面蹤跡。
3.最後上一個釣點陽光充足,這一個釣點則在濃密的樹蔭中。
結論:黃石蠅欠缺充足的陽光累積熱量來羽化。再加上這個釣點並沒有看見石蠅,所以這裡若有任何相關的鱒魚食物,一定是從上游漂下來的。所以朝這個釣點的上游拋餌,並使用模仿從上游淹死漂下的黃石蠅毛鉤,一定會大有斬獲。

於是保羅選用了二號黃蓑毛羽翼石蠅,一種模仿半沉浮在水面下的溺斃黃石蠅,接著諾曼半信半疑的用了弟弟的建議,也在後續的幾次拋投中拉上當天的大尾獎。在此點出這些思考的方向當然是為了讓各位分享一個老生常談:「沒有必殺毛鉤這回事!」當您嘗試著去matching the hatch的同時, 也必須加上自身的邏輯判斷。

筆者在一本毛鉤概論曾經讀到相當毒的一句話:「雖然鱒魚的腦不到一顆花生米大,但被耍的往往是人!」要挑戰魚類憑藉自然淘汰所演化出的本能反應並非不可能的一件事,當一個釣者半身站在水中、手上拎著毛鉤竿的同時,重點在於如何能統籌個人觀察,將體會到的週遭資訊演譯成合邏輯的假設,來預判獵物攝食行為,並利用自身有限的裝備模擬最近似魚類攝食對象的擬態。誠如保羅所說的:「如果你不能揣測魚的思考模式,最起碼要用蟲的方法思考」 (If you do not think like fish, at least you should think like a bug!)

撰寫由 |一月 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