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鹿毛石蛾成蟲-7 綁製技巧-1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7 綁製技巧-1 大家好! 我是毛鉤屋毛材特派員OPENちゃん,在此示範一套「喵鉤醬綁」喵喵拳! 以下是第一式~ 鹿毛石蛾成蟲好綁嗎? 想來就是因為其外觀看起來蠻簡單,所以讓人覺得它「應該」不難綁。 也才有這麼多流言滿網飛~ OPENちゃん在此分享4個小技巧,將整個文章分為四小段,並配上說明圖片,讓各位「ちゃん迷」好生學習學習。 1. 剪下的鹿毛要去掉絨毛喔~喵 不少新手釣友在使用鹿毛這個材料時,可能沒注意到當你靠近鹿皮剪下剛毛(hair)時,也會把靠近剛毛根部的絨毛一併剪起,若這時直接拿去綁,就會把絨毛一併綁入。 這會造成什麼問題呢? 問題可大了! 因為絨毛會增加「毛細現象」,所以會讓毛鉤更容易濡濕;換句話說,毛鉤更容易下沉。 如果是剪下後直接就丟入跺毛盃呢? 這時會因為絨毛產生的摩擦力,增加跺毛時將鹿毛對齊的困難度。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借OPENちゃん的喵梳,喔~不是啦! 是正妹用的眉梳將剛毛根部的絨毛梳去,就能避免上述兩個問題了。 後天OPENちゃん還會再為各位釣友介紹跺毛盃的正確用法,敬請期待喔!…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6 鹿毛「浮力」番外篇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6 鹿毛「浮力」番外篇 大家好! 我是毛鉤屋毛材特派員「OPENちゃん」,在此又表演一套「後面還有」喵喵拳! 也許有些網友意猶未盡,或許覺得前文有所矛盾,怎麼「『OPENちゃん』說鹿毛有浮力,卻又說鹿毛石蛾毛鉤不是靠浮力浮在水面,明明就有一種叫做Goddard Caddis也是鹿毛做的啊,它綁了那麼多鹿毛,總是靠鹿毛的浮力吧?!」。 讓我們回到「表面張力」與「浮力」的定義。 簡單地說浮力是物體(毛鉤)至少要「部份」或「全部」沒入水,而表面張力則是物體(毛鉤)水面上。 Goddard Caddis這款毛鉤利用鹿毛棕紮的方式堆疊鹿毛,再修剪成石蛾的外型,的確有用上鹿毛的浮力,可是只有浮力可不能成事喔! Goddard Caddis除了密紮的鹿毛外,前端還是纏繞簑毛,並且密紮後的鹿毛之間的縫隙,可以產生抱氣性,也就是接觸水的下半部蘊含氣泡,這樣就能提升毛鉤的浮力了,而這個邏輯跟鹿毛撥水毛鉤(Deer Hair Popper)之所以能浮在水表(不是水面上)是相通。 所以不知您發現沒?如果想比較「單純」利用鹿毛的浮力,其實毛鉤都是偏大的,這也就是像鹿毛石蛾那種綁法與大小的毛鉤,還是依賴水的表面張力。 下一期,我OPENちゃん將會延請「毛鉤界20年毫無貢獻、不推人入坑」的左神經公開綁製鹿毛石蛾的「脈角」,請網友拭目以待。喵嗚~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4+5 款式設計原理-2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4+5 款式設計原理-2 大家好! 我是毛鉤屋毛材特派員「OPENちゃん」,在此表演一套「流言終結」喵喵拳。 想必看了上篇後,網友還是會主張要實測才是真本事,只靠口說怎麼夠? 況且鹿毛中空有浮力也是該網友從毛鉤屋論壇偷學會的啊! 沒關係,我「OPENちゃん」再來脅迫貓奴佐神經進行另第二個實驗。 實驗組是將整束鹿毛輕輕地固定在鉤柄上;對照組則是按標準綁製法的鹿毛石蛾成蟲毛鉤。 為求公正讓大家放心!「OPENちゃん」逼迫貓奴數了好幾次鹿毛的根數,實驗毛鉤兩隻各有30根鹿毛,且取自同一塊材料。 在此將兩者分別由60公分的高度放開,落水您猜狀態如何? 咦?!實驗組第一次還能憑水的表面張力浮在水面,但第二次就沉到水底了耶!! 而對照組卻三次都浮在水面上,直到重複再丟幾次後,也沈入水底。 可見同樣量體的鹿毛其自身浮力根本無法支持鉤子的重量,而是憑藉著水的表面張力讓毛鉤浮於水面之上喔!喵~ 這結果直接打臉了「鹿毛石蛾毛鉤成蟲毛鉤」會浮於水表是靠鹿毛浮力的說法;就像我們都知道「傳說中拔到獅子的鬃毛,就能找回失去的頭髮」是子虛烏有的事!(笑~喵~) 下一次,「OPENちゃん」還會針對「留髮、留頭」來個實驗,為您再次破解! 迷: 因為沒人有膽子真去拔獅子的鬃毛,真傻到去拔的也沒命回來討論頭髮有沒有長回來囉 想必看了上一篇後,網友還是會主張測三次才是真本事,只測兩次怎麼夠? 況且留個頭看起來多威風啊!沒關係,我們再來進行另第三個實驗。 我們投下一款所謂「留髮不留頭」的毛鉤來看看…喵的!它也會浮耶!…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3 款式設計原理-1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3 款式設計原理-1 大家好,我是毛鉤屋毛材特派員「OPENちゃん」,在請侯大濕簡單介紹過鹿毛石蛾成蟲毛鉤的歷史,以及小喵我簡述其構造後,我再表演一套「面目全非」喵喵拳,打醒浮力與表面張力不分這件事。 首先說明鹿毛石蛾成蟲這款毛鉤落水的真實使用狀況,或說原始設計落水姿態。 第一張是釣友所熟悉發泡撥水毛鉤,您看看,它有絕大部份都沒入水中,僅頭部浮出水面,顯示其「浮力」讓它沒繼續下沉。 第二張照片所顯示的便是由下方觀察該毛鉤落水的姿態,請注意水表處,出現了水面被鹿毛輕壓出凹痕的現象,這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了毛鉤,而非浮力。 根據物理學,所謂浮力是指物體在液體「中」所減輕的重量,這句話的意思運用在毛鉤綁製上指的是毛鉤有部份或甚至全部沉入水中,但可以維持漂浮水面或不持續下沉。 相信現在網友您懂了吧?!其實絕大多數乾毛鉤會浮在水面上靠得是水的表面張力,而非自體的浮力! 除非像發泡毛鉤那一類,因為材料體積大、浮力強,才有可能「浮」,但這跟乾毛鉤浮在水面「上」還是不太一樣的喔~喵嗚! 下一期連載,我「OPENちゃん」還會脅迫貓奴為大家做一個趣味實驗,結果真的是超打臉的呦! 敬請拭目以待~喵喵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2 流言終結者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2 流言終結者 原圖片來源:http://www.lavaguada.cl/reportajes/al-troth-cadiss/elk-hair-caddis.htm。 OPENちゃん:「上一篇,簡單地起了開場,接下來,小喵向『牙尖嘴利之侯大濕』,以及『玩二十年毛鉤沒一點貢獻之佐神經』請益,以下先由侯大濕為網友介紹鹿毛石蛾的歷史。」 侯大濕:「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玩毛鉤夠資深又看過我『毛鉤99神撰』的釣友,就知道大濕我訓詁的功力字是不在話下,絕對不會搞什麼『據我所知而言』! 話說鹿毛石蛾成蟲毛鉤的款式最早由賓州的艾爾.綽史發表在1978年的毛鉤綁製期刊上,而這款毛鉤的前身可以一路回溯到若蟲毛鉤之父G.E.M. Skues 1921年發表的小紅石蛾鉤款。 鹿毛石蛾成蟲毛鉤一經發表隨即在黃石地區及麥迪遜河流域廣受流傳,主因是其帳棚狀的翅膀造型適切地模仿了石蛾的輪廓,且纏繞在軀體上的鞍部簑毛能徹底發揮簑毛繞紮後,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在水面飄移(fluttering)的特性,後來遂發展成為美國重要的代表性毛鉤款式。」 OPENちゃん:「尼看看、尼看看!大濕出手就是不一樣,讓小喵又學一招!喵~」 至於本系列文章在引言中,提到某網友主張因鹿毛中空有浮力,所以鹿毛石蛾成蟲毛鉤能做水上飄,因此鹿毛石蛾成蟲毛鉤的前方要留一撮鹿毛當「頭」的流言是不是正確的呢? 很遺憾的,當然不是! 我們再有請「OPENちゃん」來說明: 記者:請問鹿毛浮力是這款毛鉤的主要訴求的流言,您怎麼看? OPENちゃん:如果這個主張是正確的,鹿毛石蛾成蟲毛鉤在軀體上何必繞簑毛?直接全靠鹿毛就好啦(註三)…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1 流言追追追
關於鹿毛石蛾成蟲-1 流言追追追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恰巧看到某位網友發表了幾條相關於鹿毛石蛾成蟲毛鉤「為何」能夠施展輕功水上飄的主張與見解。 說也剛好,今年四月中毛鉤屋舉辦的教學活動正好是示範這款毛鉤的綁製,教學過程現場說明自然是清晰明確,不過面對面教學能服務的釣友有限,既然不少同好對這款毛鉤有疑問,小店就在此對鹿毛石蛾成蟲毛鉤進行更進一步的設計說明。 記者專訪: 鹿毛石蛾成蟲毛鉤(Deer Hair Caddis Fly;註一)為什麼能做水上飄?有位網友跳出來主張因為是鹿毛中空有浮力,要大家[好好多想想];甚至主張鉤眼前端多了那一截鹿毛造型、也就是所謂「留頭」(註二),是為了保留浮力而特意設計。 但真的是這樣嗎? 記者很榮幸地請到毛鉤屋現任毛材特派員「OPENちゃん」,來為各位同好主持「流言終結者」的部分;因為毛鉤屋的人都好刻薄,耳濡目染下「OPENちゃん」是超超超討厭那種自己講不出來、也想不正確,還老叫別人「好好想一想」,骨子裡卻是要「你們先說說」的行為。 後面想必會有一番精彩的連載!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囉! -----------------------------註解------------------------------------------ 註一:本文所謂的鹿毛石蛾成蟲,採英文中的Deer Hair Caddis Fly,事實上,這類毛鉤也被叫做Elk Caddis Fly,尤其日系偏好用エルクカディス(Elk Caddis),原因在於山溪陰暗,漂過呈現乳白色的紅鹿毛比較顯眼。本類毛鉤常使用加拿大紅鹿,即Elk,但舉凡騾鹿、馴鹿、獐、狍這些鹿種,也都能使用,而且可以做出質地、大小不同的鹿毛石蛾毛鉤。…
[公告] 毛鉤教學課程- 羽化式毛鉤綁製與實戰課程
毛鉤教學課程- 羽化式毛鉤綁製與實戰課程 各位釣友好!這次毛鉤屋教學課程訂於3/18(六)在台中舉辦,將針對溪哥、紅貓、馬口等常見對象魚做釣場判讀及拋投重點教學,且將破例一口氣介紹兩種羽化式毛鉤,來上課的學員必定能藉此學到多種重要的材料觀念及綁製手法。 雖然「羽化」僅是水生昆蟲生活史中極短暫的過程,但卻也是水生昆蟲最脆弱、最容易被魚類捕食的時刻,掌握好羽化式毛鉤的使用場域及時機,往往能在他人沒看穿的時間點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斬獲,故羽化式毛鉤的教程絕對不容錯過喔。 漂浮若蟲毛鉤 羽化式降落傘毛鉤 日期:2017/03/18(六) ;集合上課地點<<南投縣水里鄉民權路109號>> 上半場: 毛鉤綁製教學…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3
至於襀翅目的石蠅呢? ( *襀讀做基或是記,漢朝即指衣裙上的褶子,引申為重疊翅膀之狀態) 1. 在Treatyse中(聖阿爾班書- The Boke of St. Albans, 1486),有一款推薦四月用的款式其敘述為黑色羊毛飾體纖維,翅膀下方及尾部下方則採黃色 的毛鉤款式**,被鑑定應是石蛾(這個典故另外專文介紹) 2. 而在查爾斯科頓(Charles Cotton)的著作釣魚大全中,則將石蠅跟蜉蝣都用Mayfly稱之。當他描述一款若蟲(Creeper)爬動的特徵時,完全是石蠅若蟲的行為,他同時稱成蟲為Green Drake或Stonefly,然後認為這些若蟲是石蠶 (蛹及幼蟲期- Pupae、Larva)變來的。筆者大膽猜想,Cotton應該也跟我們一樣會翻翻石頭觀察水生昆蟲,或許他認為從「石頭底下」結蛹的Caddis會變成蜉蝣或是石蠅的若蟲再羽化為蜉蝣成蟲,所以叫做「石頭下的昆蟲- Stone+ fly」,倒不是像現代一樣認定石蠅=stonefly。…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2
在這之前筆者想談談Caddis-石蠶蛾 幼蟲狀態: 所謂的Caddis是Cod-Worme這個近代英文單字的變體,也就是Cod + Worm:有殼的蟲。語源推斷是來自希臘文的 cadus- 殼。但也有另一說是古法文/中生代英文的cadas 指絲棉線來代稱幼蟲時期的石蠶,宋朝 [本草衍義]則有提到「石蠶,在處有,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色如泥,蠶在其中,此所以謂之石蠶也。今方家用者絕稀,此亦水中蟲耳。山河中多。」(*宋朝 寇宗奭著) 由 FACT成員孝麟拍攝的石蠶蛾 因為石蠶要經歷完全變態(metamorphosis)的過程才會變成石蠶蛾,在較早時期(指14~19世紀)兩者不被聯想為同一種蟲,所以幾類會利用小碎石或木片結蛹的石蠶蛹被稱之為Caddis*(名符其實的有殼之蟲),而我們普遍用鹿毛棕紮綁出的「Elk Hair Caddis」毛鉤之成蟲則被慣稱之為Sedge。 在Izaak…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