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襀翅目的石蠅呢?

( *襀讀做基或是記,漢朝即指衣裙上的褶子,引申為重疊翅膀之狀態)

1472877_757379601026904_6728544033871461547_n

1. 在Treatyse中(聖阿爾班書- The Boke of St. Albans, 1486),有一款推薦四月用的款式其敘述為黑色羊毛飾體纖維,翅膀下方及尾部下方則採黃色 的毛鉤款式**,被鑑定應是石蛾(這個典故另外專文介紹)

2. 而在查爾斯科頓(Charles Cotton)的著作釣魚大全中,則將石蠅跟蜉蝣都用Mayfly稱之。當他描述一款若蟲(Creeper)爬動的特徵時,完全是石蠅若蟲的行為,他同時稱成蟲為Green Drake或Stonefly,然後認為這些若蟲是石蠶 (蛹及幼蟲期- Pupae、Larva)變來的。筆者大膽猜想,Cotton應該也跟我們一樣會翻翻石頭觀察水生昆蟲,或許他認為從「石頭底下」結蛹的Caddis會變成蜉蝣或是石蠅的若蟲再羽化為蜉蝣成蟲,所以叫做「石頭下的昆蟲- Stone+ fly」,倒不是像現代一樣認定石蠅=stonefly。

這雖然不是在家裡面隨便放桶水養著就可以得到的結論,不過那個時代對物種的連結與了解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也就是何以在中世紀後到19世紀間的文獻中我們比較看不到Caddis或是Sedge的毛鉤款式名稱之原因,因為石蠶蛾的成蟲在某個時代被跟蜉蝣歸類為同一國,而石蠅的若蟲被認為跟蜉蝣的若蟲同一國。既然被歸類好了,自然不會特地多著墨[別稱]。

而事實上這些錯誤的釐清還是靠著水草缸的培養跟觀察證實的,到近幾年清楚的分類與圖鑑,特別是美國的Darrel Martin,日本的島崎憲司郎或刈田敏,就是滿房子的壓克力打氣水盆放著各種不同已經分類或是未分類的水生昆蟲幼蟲或若蟲或是蛹,靠著等待羽化來確認各款的幼體跟成體的差異 (當然前提是他在蒐集幼體的時候心中就有個譜,然後分門別類後等著最佳的時機羽化拍照,所以他能備齊各式蜉蝣亞成蟲到成蟲間的相片,這種苦功筆者認為是難能可貴的)。

因此要是有機會到蘇格蘭、約克夏、蘭開夏等地區作釣時,當你問毛鉤款式的時候千萬別聽到Mayfly就放心地挑選蜉蝣毛鉤了,記得問一下是Up-Wing、Roof Shaped Wing、還是Flat Wing的Mayfly喔!

( *如果您讀得不夠專心的話…記得翅膀的特徵 上揚是蜉蝣、屋頂是石蛾、平翅是石蠅就可以懂了喔!)

(**原文為 the body of black wull, and yelowe under the wynge and under the ta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