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森其人
說到竹製毛鉤竿,國外稍有資歷的釣者沒有不知道葛瑞森的;葛瑞森全名為艾德慕.艾佛列特.葛瑞森 (Edmund Everett Garrison 1883~1975),在取得結構及電機工程學位後,先後在飛機引擎公司跟鐵路局任職,在閒暇之餘則以高球為樂,並抽空在夏天時走訪凱特斯吉爾*山系的溪流毛鉤釣鱒。最早葛瑞森與六拼竹竿的邂逅,僅僅是為了搞懂如何製作並修正自己的高球桿;但1930年他因病住院後,卻意外有閒暇能發想如何將竹竿製程規格化,用在自己的毛鉤嗜好上。特別是天然材料-竹子的特質及他自己對拋投學理的認知,讓他一頭栽進手工製作毛鉤竹竿的世界。 (*Catskill Mountain,美國東岸獸毛乾毛鉤的重要發源地)
葛瑞森這場長病恰巧發生在大蕭條時期,遺憾的讓他失了鐵路局的工作,但是慶幸地讓毛鉤界撿到了瑰寶!從他1932贈給鐵路局友人的最早一根竹竿,首波經典212款問世、應約翰.亞登.奈特的邀請到紐約釣魚俱樂部開課準備的20組竿胚 (咦? 這麼巧也是20組啊?)、到最後因健康惡化在1975年逝世前未完成的最後兩根竿子,其一生中總完成竿數約為650多組,除某些年度因房租壓力不得不將產量衝到40組以上,葛瑞森的年均竿產量約在25組上下;數量不算多,但也因此物以稀貴,在目前的市場上葛瑞森的竿子最低接近10萬台幣,但在標售情況下經典款式可能喊破30萬台幣而且秒殺。
葛瑞森的竿子為何珍貴?
[稀有]不是葛瑞森竿子貴重的主因,他長年以來堅持[結構帶來機能]的本質,窮究客戶需求的細節,以及形隨機能的極簡合理構造,才是他的竹竿貴得讓人心服口服的原因。不像大廠只想把目標鎖定在大眾客群身上,想用最簡單的配方跟外包裝吸引客人皮夾中的鈔票(咦? 清酒牌沒這麼早成立啊?),葛瑞森在少量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傾聽、思考合理的結構、急切地揮動手中的半成竿、並且歸結出最合理的手作程序,阿猴忝為定曄師傅最早畢業的學生,在教程還未完全確定、機具還沒完全到位的情況下一步步前進,回頭翻了翻[竹製毛鉤竿名師製程]一書,才發現不管是做得對、做得錯的、應該要加強的、欠缺的工具,書上都有條不紊地寫得明明白白!那種瞬間敬佩跟震驚到起雞皮疙瘩的感覺,恐怕不是用文字可以讓讀者可以理解的,竹竿的標準製程及量產可能性自此畫下里程碑,也因此凡1980年後出的竹竿書,裡面若沒提到葛瑞森,保證被打槍!
評論
需要 登入 才能張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