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鴨臀絨石蛾成蟲到搖蚊成蟲
海外釣游,除了有季節氣象難以掌控的風險外,另外就是水位、流速等變化了。也因此,前往海外釣由除了事前功課做的要多外,毛鉤種類、數量的準備自是不能小覷!同樣一條河、同樣一種魚,並且僅僅只是在百餘公尺的範圍內作釣,卻能因為水生昆蟲羽化的日周期差異,而必須頻頻觀察並選擇最合宜的樣式使用。

12190788_1517648775227009_173356051798791309_n
就像這次在蛇河的作釣經驗,早上10點半以前鮮有水生昆蟲羽化,也就看不到魚兒Rise,直到11點以後一隻隻蜉蝣飛出水面,緩流也頻頻看到石蛾在水面飛跳,這時鱒魚的攝食意願越來越強,於是乎拿出浮力佳又識別性好的#16鴨臀絨石蛾成蟲出手。

16521861_965915130210161_1194005383_n
不過難的是,如何在紊亂的迴流帶中將毛鉤保持「自然飄浮」(Natural Drift),而不會刮出不自然的水紋,最終讓魚兒「信以為真」,才有機會請牠上岸。

12189148_1517648811893672_7194248122376179467_n

即便是好點,也不可能釣之不盡。幾輪之後,加上中午的溫暖日照漸漸消逝,取而代之的主要水生昆蟲換成超小的搖蚊。別看這2~3mm的差距,對魚來說可是「顯而易見」,若是沒有識時務,那恐怕就只能乾望著水面一次次Rise的漣漪了。

11246372_1517648825227004_5791570143687685328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