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釣友的話 / To Fishers

保育及野趣

魚的萬花筒系列- 高身鯝魚

沈復說:「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故時有物外之趣。」
其實一點也沒錯!
身旁的很多事物,我們常常以為熟悉,但卻難得仔細觀察,就像高身鯝魚,又喚名霞面,但霞的是面?還是身軀?
不屬於擬餌對象魚的他,我們最多只知道他的側面粉紅、粉紅的,但細查其紋理後……,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撰寫由 |三月 19th, 2020|保育及野趣|0條評論|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8

後話:

提出這串分享最主要是希望我們能從前車之鑑學到教訓,避免自己犯了一樣的錯誤!特別是台灣有司對山林海溪管理方式一向是禁禁禁的便宜行事,又多所限制山林進出導致山老鼠猖獗,*多所限制近海泛舟運動導致非法漁民能放肆近海濫撈造成資源耗竭,忘了反而就是多鼓勵戶外活動,出事情時才有民間眾多高手助拳巡山。不然要是受害家屬每天抬棺去政府機構前抗議,各位官老爺上班會比較開心嗎?

 

*所以這次漁業署片面行政罰泛舟釣魚者,合理懷疑是在幫違法漁民護航囉?

舉例筆者這趟回國後,在網站分享了在加州看到的沉水線置線籃製作法,[部分釣友*]堅持如果當浪打過大腿,這個設計就不能應付、釣魚當頭,涉水過溪超過大腿是很正常的云云…

筆者的第一反應是:適用這種裝備的多數場合,站到深及大腿就是種對生命不負責任的行為,當自己寶貴的生命跟收穫擺在天平上,該怎麼取捨沒有兩難,只有對生命是否負責的正確教養!

其實身為山友、釣友、或是台灣不常見的獵友,臨場常會有種 [我再多撐一下就能大有斬獲] 的感覺,特別是平常出遊的機會有限者,更容易落入這樣的心態,卻常忘記[有付出才會有所得] 。有時要付出的風險成本遠高過所得到的,唯一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小命都不保了,玩得再盡興也都不值得!

您說,不是嗎?

 

 

*當然不是啥[部分釣友],是黑白切跑來出頭,但是講的都不是個道理啊: 水一旦淹過人的大腿,浮力導致失重失衡只要稍有推力就極容易摔倒,何以要倡導釣魚涉水淹過半身的做法? 再度證明我前幾篇寫的: 見義忘利的反差比照囉!!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7

老獵人的死絕對是個悲劇,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經驗?

4. 保命重要!必要時,應採取緊急急難處理手段!
就野外求生要素:避難所、水、食物、火來看,這個個案中因為入夜及氣溫驟降兩個自然因子,避難所及生火取暖的急迫度最高,且可準備時間可能不足兩個小時!因為就老先生的情況,不進食還可以存活超過12小時,但是入夜後視野跟移動能力都會降到最低,且一旦失溫會馬上失去運動能力,進而凍斃,因此在這有三項要點提出:
[避難所] 應該要找在林中的背風處,並且儘量就地資材找樹枝作遮風保溫的小屋,但應避免利用山溝或濕冷洞穴。就算是只夠一人蹲在裡面的空間,只要在門口生起火也足以保溫保命。或許讀者會質疑:[不是說他身上沒有生火工具?]
[生火] 在雷特曼先生當時的情況其實不難!他身上的來福槍只要退彈敲掉彈頭,將身上其中一個口袋或是襪子邊緣私下來包住容易生火的材料,擊發底火後就有現成的燃燒火種!當地松針枯枝相當充足,只要火一生起 後續的熱源就無斷炊之憂!也就能養足體力,在隔天太陽出來後一路順著冰礫溪谷往下游走到縣道189號求救。雖然就老人家的體能,可能要跋涉約十個小時,但是絕對能保住一命!
另外就是[乾糧的儲備],口袋中多放一塊Energy Bar或Beef Jerky之類的食品,一包就能多撐4個小時不至於有飢餓的狀態,將能保持體溫,大幅增加活命的機會。

登西黃石的高山湖出發早餐前,李嘉亮前輩利用拳頭說明受風面、稜線、及避難所的選擇要領:要是萬一被雨淋濕,絕對不要傻傻呆在稜線上被風吹到失溫,應快速撤到背風面的林地中找遮蔽生火烤乾衣服。這時筆者問了個傻問題:[萬一燒山了怎麼辦?]

前輩眉毛一抬點出重點:你是要先冷死?還是要先擔心火燒山? 在場眾皆大服,再無疑義!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6

老獵人的死絕對是個悲劇,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經驗?

3. 自出發至返家,行程中應設定停損點,切莫逞強!
在電影[1997勢不兩立]中,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主人翁有這麼一段台詞:

大抵是說人一旦在森林中迷途,盤據在心中的就只有自責:[我怎麼會弄到這步田地、我怎麼會迷路?] 一旦這個念頭揮之不去,判斷力就會喪失,最後罹難。因此迷路中最重要的不是硬體,而是心理準備及不放棄求生的思考!
雷特曼先生沒有當場擊斃獵物,那頭鹿中彈後往上游奔逃了一段路程才脫力而死,老人家很明顯是追錯了足跡,錯過了後來被搜救隊發現的鹿屍,反而被其他鹿的腳印一路引導翻過了稜線,就老人家的體能狀態應該在入林前設停損點,到這沒找到就不該追了!硬著頭皮踏進森林的的結果,就是老人家困在腳力翻不回來的圈谷。往者已逝,寫這些不是要責難雷特曼先生做了錯誤的決定,是要點出一個重點:有在登山及野溪釣魚的朋友,做任何移動決定前,都應先評估利害!大抵子彈射出前,就要預想後續會怎麼發展,如果收獲跟付出的風險不能相當,那這槍寧可不開,好歹省了一發子彈!

Charles: You know, I once read an interesting book which said that, uh, most people lost in the wilds, they, they die of shame.
Stephen: What?
Charles: Yeah, see, they die of shame. “What did I do wrong? How could I have gotten myself into this?" And so they sit there and they… die. […]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5

老獵人的死絕對是個悲劇,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經驗?

1. 小心防範未然,設想並為最差狀況作準備!

入山前不管是裝備還是心理,各項準備都應充份。雷特曼先生當天身著單薄夾克,拎著一塊三明治及一瓶礦泉水就入山,連背包都沒背,也沒有任何禦寒裝備,實為老先生遇險主因!就原本預計的早上出發傍晚回家行程來看,上述穿著是最簡便的裝扮沒錯,畢竟當週直接日照時間,平均溫度都在攝氏25度以上!但是老獵人卻忽略了,萬一行程耽擱,入秋的提頓山區會在入夜四個小時內降到0度!且雷特曼先生沒有攜帶任何手機及GPS導航設備,導致他入林之後迷途越走越深,再無法回頭;再則雷特曼先生身上也沒有任何生火裝備及備用乾糧確保體溫,導致連生火禦寒都無法可施。

下圖說明: 當地新聞媒體公佈的搜索行跡圖。運用每個救援隊身上攜帶的GPS,能相當有效率的將每天的搜尋軌跡畫出,進而檢討並訂定更新的搜救區塊!圖中的標示區塊是依照搜救隊判斷發現生還者機率高低後劃定的優先順序,且找過的區塊不會再重複找。圖中發現雷特曼先生遺體週邊的區塊被指定的優先順序極低,且遺體還在低優先順序的區塊外圍,注定搜救不及!
2. 命就這麼一條,出遊應清楚交代去處,並且讓家人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雷特曼先生僅交代回程時間,未明言打獵的詳細目標地點,是搜索方向難以設定的原因之一。
確實打獵時很難交代自己會出現在哪裡,因為獵物的行蹤是難以預期的,但從老人家的路線及預計返家時間,不難預估他的規劃:順著石子路進林道口,早最有機會打鹿的點,擊斃目標之後就地處理再找最好的腳路帶幾塊好肉回家。這就可以斷定老獵人規劃的路線會從停車場沿著高山林道一路往上遊走去,這個論點與搜救隊最早的規劃吻合。但第二天家人及朋友對搜救隊提供了[老人家走不遠、走不高]的訊息,這一誤導讓後續三天的搜救轉朝下游展開,而不是朝發現鹿屍的上游方向而去,注定搜救範圍及方向朝著徒勞無功的悲劇發展!

李嘉亮前輩跟筆者在西黃石登高山湖留影

兩人在下山前不約而同掏出口袋中從早餐預留緊急危難情況下的果醬及奶油包,相視而笑。那時兩人身上分別備有生火鎂棒、打火機、高山瓦斯爐、個人飲水、乾糧及醃肉、 開山刀、禦寒服裝等裝備,萬一不幸落難最少可以獨立多撐兩個晝夜!(一整個再戰十年的氛圍啊 XDD)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4

雷特曼先生絕非菜鳥獵人,除了年事已高的不利因素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造成死因?筆者認為值得進一步深入:是失足受傷?或者是隱疾發作?或者是眾人高度懷疑的野獸攻擊?筆者在此將搜索過程的時間線展開,好讓各位對這個案件有個整體了解。

[D1] 雷特曼先生於9/23(三)早上出門,交代家人他要外出打獵且預定在17:00之前返家。
當晚超過約定時間後家人開始擔心,遂請友人驅車至花崗岩溪路線搜尋,友人發現雷特曼先生的空貨車停在林道口停車場;21:00家人對當地警局報失蹤,當晚22:00提頓警搜索隊即投入20名志願人力,搜索區起自貨車停放地至高山林道入口週邊,直至次日凌晨02:00未有所獲,搜索隊決定停止第一波搜索以保留戰力並避免搜索人員受傷。

雷特曼先生的貨車停放在花崗岩路林道入口停車場,停車場位於花崗岩山山麓東坡的花崗岩溪西側沿岸,車旁已圍上封鎖線,並在現場成立臨時指揮中心! (圖片來源 Buckrail.com / Jackson’s Community News Stream)

[D2] 縣警搜索隊在9/24(四)08:00簡報中,制定後續搜索規範為停車場至山地林道;搜索時間限08:30~19:00 (註:當時太陽下山時間為19:15,但因搜索區位居山地,陽光消失得更早),搜索志工體能以在高緯山地連續移動8小時者為限!同時發佈尋人啟示:雷特曼先生85歲,8/23晚間外出打獵失蹤,身穿藍色夾克、獵帽、馬靴、且攜帶來福槍,徵求體能良好及有搜索配備志工協助尋人。

補充資料:

據目擊者稱,當天看到疑似雷特曼先生身型的人出現在高山林道入口附近。
在停車場往上游1哩外尋獲被擊斃的鹿,因為完全沒有做過處理(原文為Field Dressed,也就是先去除獵物內臟的手續),友人獵戶推斷是雷特曼先生的獵物,搜索隊認定搜索方向正確!
家人及朋友補充,雷特曼先生已有年事,行走速度不快,且不太可能有腿力朝上坡走, 故延著高山林道繼續上坡的機會並不大。
目標區:搜索隊遂調整搜索區為往停車處朝下游的花崗岩溪,投入人力增加至60人,搜尋範圍擴大至7平方哩。

[D3]搜索隊將9/25(五)的目標區集中在花崗岩溪下游西岸,鄰近三州的志願者持續湧入,故投入人力增加至70人,並增加騎馬隊及獵狗協助搜尋,兩位志願者出動直昇機協助快速掃描河床,地面搜索範圍擴大至14平方哩。

補充資料:

因提頓縣當局調動不到直昇機, 搜尋過程中的直昇機皆為私人擁有

[D4] 持續朝向更下游的河岸搜索,因北美馬鹿(Elk)獵季將要展開,週邊的獵戶也加入志願搜索行列,9/26(六)晚間縣警發佈聲明稿,警長表示:雖然大家都認為老人家的生還希望不大,但這時候大家應該仍要懷抱希望!

[D5] 因尋無所獲,推斷雷特曼先生有極高的可能失足跌落水中,故加強搜索花崗岩溪及更下游的拱背溪床,投入人力增至100人。

[D6] 加強搜索花崗岩溪及更下游的拱背溪區域,因當天在高山林道稜線發現熊蹤,當局請直昇機駕駛進行壓迫飛行,逼使熊離開當地。縣警於9/28(一)午間發佈聲明稿:或許是該面對現實,並縮小搜索規模的時候了!

[D7] 9/29(二)早上,也就是我們在蛇河釣游的當天,11:30時搜索隊在冰礫溪一處開闊地發現雷特曼先生遺體,冰礫溪位在花崗岩溪西坡山麓,是從停車場越過花崗岩山稜線後的另一條溪流- 小花崗岩溪的上游支流。

補充資料:

9/28一位綠溪鎮獵戶在冰礫溪山溝中拾獲一把獵槍,當時當事人並未多想,將拾獲槍的地點用GPS紀錄下來後就拎著回家,直到隔天早上看到新聞,驚覺可能與本案有關,遂緊急於09:00連絡當局,並告知尋獲獵槍的GPS座標,在縣警確認來福槍持有人確為雷特曼先生之前,搜索隊就傳來尋獲遺體的消息!

[D9] 當地首席驗屍官拉斯康威博士在10/1(四)開出的驗屍報告中陳述:雷特曼先生遺體無明顯外傷、無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跡象、無他殺故佈疑陣痕跡、無動物抓咬痕跡,斷定因暴露於自然環境死於失溫, 死亡時間將在最終驗屍報告中揭露(後續無公告資料)

補充資料:

在提頓縣驗屍官羅素尼爾森發表聲明中,推斷雷特曼先生第一晚就已經凍斃。雷特曼先生被發現陳屍在冰礫溪山溝的一處較開闊處,前後有倒樹且有折彎聚攏週邊植被意圖保暖的痕跡。
推斷老人家沿著高山林道逐鹿迷蹤後,竟翻越稜線到花崗岩山的西麓,爾後又越過冰礫溪溪谷到了西岸,也因此超出首日的預設搜索圈數哩,後因荷重體力不堪拋棄背槍,在入夜溫度驟降後只好草草就地尋找過夜處,不幸凍斃。

老獵人的死絕對是個悲劇,但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經驗?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3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

筆者返台後因時差之苦半夜無法入睡,這個案子突然閃過腦海,想進一步了解老人家基於怎樣的想法入山打獵,又為何出了意外,在經閱讀過數篇地區報導及當地官方驗屍報告之後,漸漸將整個故事勾勒起來。並且起了將這項個案整理剖析讓山友釣友引以為鑑的念頭。

失蹤老獵人的名字為柏恩哈特.雷特曼,是個熟悉當地環境的業餘獵人;雷特曼先生曾經在紐約、密爾瓦基、洛城、阿拉斯加、加州、科羅拉多等地四處打工移居尋訪理想中的山中木屋,直到1964年在滑雪雜誌上看到傑克森的地景後為之傾倒,遂搭便車到當地加入挖路工程謀生,並攢錢買下一對老夫婦脫手的房產改裝為德式餐廳旅館,經過30年的經營後在1995年退休,獨自打獵的經驗逾數十年。

雷特曼先生是第一代德裔移民,23歲時年由慕尼黑搭船前往紐約,於1965年於傑克森歸化美籍,已經營德式餐廳旅館為生,長年結伴或單獨在提頓區域遊獵,對當地地貌及獵況相當熟悉,逝年85歲(2015/9)。

重點是雷特曼先生絕非菜鳥獵人,除了年事已高的不利因素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造成死因? 我們下回分曉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2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

當友人約翰早上抵達後,沒想到卻略帶歉意地告訴我們他介紹的釣魚導遊因故無法到場,今天的行程要改成步行!諸位團友客隨主便,當然都很有風度地笑著說沒關係,但是還是好奇背後發生了什麼情況。約翰略略說明:數日前一位八旬老爹拿著獵槍入山,結果就這麼一去不回!據稱到我們碰面的當天都還在找,而我們請的釣導熱心加入搜救行列已經數日,自然也無法到場。
聽到這樣的故事,除了關心老人家有沒有獲救之外,眾人也對這位捨利就義的導遊起了敬佩之心!多問幾句之後得了個大概的輪廓:老人家帶槍進山打獵後當晚就沒回家,家人報失蹤當晚警長馬上組織搜山,到我們抵達傑克森的當晚已經連續找了六天都沒有所獲,且失蹤地點附近還有人看到熊,所以大家都認為老人家凶多吉少,可能被野獸攻擊叼走了!

Grand Teton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in Northwest Wyoming, and a classic destination in American mountaineering. (Quote from Wikipedia)

提頓縣的山尖聳陡峭,蓋因當地地理特質山嶺層疊,素有犬牙交錯之名。當地最高峰是大提頓山(Grand Teton),大提頓遂因襲成為該區國家公園及縣治名稱;想要在這個區域的山地縱橫,沒有三兩三絕對是舉步維艱!但[大提頓]這個名稱卻令有名堂!大提頓一詞據稱是1830年代法裔加拿大獵戶在這個地區看到山形後以法文[大奶頭]命名這座山轉音而來的。在約翰告訴我們[大奶頭]的梗後,雖感難登大雅之堂,卻每每讓我們看到提頓縣公告及公務員時都會忍俊不住爆出笑聲!

 

為了趕上釣魚行程,關心歸關心,團友們自然也沒機會多想,隨著約翰驅車進入大提頓國家公園的蛇河流域,且在經過一段河床探勘後,靠著閱讀水文鎖定幾個有機會的釣點,在人生地不熟的廣闊蛇河河畔順利釣獲當地特有種鱒魚- 蛇河割喉鱒!割喉鱒在鰓蓋下方有一抹嫣紅的色斑,因此獲得割喉之名。蛇河河床相當廣闊,如果沒有釣導及漂舟引導,想在釣季尾聲靠步行順利釣獲蛇河割喉鱒,足夠的腳力經驗及毛鉤投餌技巧是絕對的必要條件!

滿是棘刺的草叢行至無路處仍可發現鹿的排遺,說明此處晨昏入夜後乃是動物的天下,人類僅是過客,即便釣魚時太陽高掛也不可掉以輕心!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1

老獵人之死的啟示

2015/9為了圓夢筆者一行人展開為期十數天的黃石公園釣行,當我們風塵僕僕抵達懷額明州的提頓縣傑克森鎮時已經進入行程的第五天,此時諸位團友對高原環境適應與對鱒魚釣況掌握已進入狀況,時差與體力也恢復到正常水準。整趟旅程中雖不免拉車及長途健行,也沒少過風吹雨淋及劇烈溫差變化的考驗,但我們總還能保持皮毛光鮮、牙尖嘴利(此乃筆者濫用成語,小朋友請勿學習),這真的要歸功於小宋行程鬆緊安排得恰到好處,及嘉亮三不五時端出好酒好菜溫暖我們的五臟廟!延途瀏覽傑克森當地風景及建築風格外,一想到次日將要到蛇河進行[漂舟釣]行程,不禁心神嚮往、心中鼓起滿滿的期待!

 

圖為長達數百公尺的超級火車

公路之國滿載拉車之旅!四個小時的公路駕駛只是家常便飯,沿途鐵路恰好駛過載運煤礦的火車,在以時速50哩對向駕駛的前提下居然超過近兩分鐘才看到尾節,也算是長見識了!

 

圖為傑克森鎮鹿角祭時疊成的拱門

The four elk antler arches guarding the corners of Jackson Hole’s 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 more commonly called the Town Square, have become well known icons to the town’s many visitors. (by Yellowstone N.P.)

初到傑克森鎮(Jackson Hole)當地,筆者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城鎮與紐西蘭皇后鎮極為相似!原因無他, 傑克森是美國相當著名的滑雪勝地,因應每年到訪的高消費力觀光客,核心街道上的店家主要由高價服飾店、紀念品店、餐廳組成,也因此與許多美系國家的重要觀光市鎮有著相似之處!

 

所謂的[漂舟釣](Drift Boat)絕非便宜的小船游湖導遊行程,單單是兩人包船的基本價碼動輒就超過700美元,再加上小費後,單日費用相當可觀!但因操槳的釣魚導遊可以帶著顧客在最妥適的狀況下用最短時間涵蓋最長河段,能告知顧客何時出手利用何種釣餌攻略哪個重點魚窟,也會在恰當的時候用鏡頭幫您捕捉光榮時刻的喜悅,對於追求完美的釣魚人來說,是相當值得的體驗!筆者更聽友人提過,如果聘請到可遇不可求的神釣導,甚至可以用操舟讓毛鉤漂入魚的攻擊區或幫助沒經驗的釣者合鉤中魚;一想到景象這就讓身為釣魚狂的團友們腎上腺素一直分泌啊!

蛇河景緻及漂舟釣

一個小時的漂舟行程中,釣導能引領顧客在短時間內搜索五到八哩河段中最有希望的釣點;換成靠步行溯溪高繞,想涵蓋相同的距離最少要近十多個小時,且許多溪段射程難及,故兩者的效率不可以道里計!

星空與閃電

星空與閃電

夏季除了適合到水邊從事戶外活動之外,上高山露營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夏夜裡燦爛的銀河與星空,往往讓人看得如癡如醉。不過高山上的天氣總是多變的,白天的高溫很容易在午後或著入夜之後引起熱對流,雲層中伴隨著閃電。儘管這趟高山之旅沒法如願拍到星軌與銀河,但是卻意外捕捉到星空之下,伴隨著閃電的強光勾勒出山頭的剪影與雲朵的層次感。

註:星空中那枚最亮的恆星為天狼星

撰寫由 |三月 3rd, 2017|保育及野趣|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