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釣友的話 / To Fishers

adminmin

關於 adminmin

這名用戶沒寫入任何描述
So far adminmin has created 152 entries.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1

當Mayfly不只是蜉蝣的時候- 引言

在西式毛鉤中,有三種水生昆蟲是一定要認識的,相信釣友們隨著這幾年網路上相關資料逐漸完整的潛移默化,應該也可以誏誏上口,這三種主要的毛鉤模擬水生昆蟲分別是蜉蝣、石蠅、以及石蠶蛾 (Mayfly、Stonefly、Caddis)。昆蟲擬態除了這幾種大類之外,蜻蛉目的蜻蜓跟豆娘(Damsel fly)、以蚊、蠅、蚋為代表的微型毛鉤(Midge)、陸生昆蟲毛鉤(Terrestrials)的螞蟻、蚱蜢、甲蟲等魚類副食品,在近年來都有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趨勢,證據就是市面上逐漸出現專門討論上述昆蟲的著作。另外一個原因是,好題材都被先人佔了,不另外尋找新題材或專門化,就沒得出書賺錢了。誰知道毛鉤的市場還能旺多久?所以能寫的作家都衝了。

(回頭看2008年寫的這段文字,再想想至今2017年出版業及書店的漸趨式微,與其說是真知灼見不如說是不勝唏噓啊。但就個人的閱讀習慣來說,私以為書本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水生昆蟲中以蜉蝣分布的時間空間最廣,是多數溪流中中小型掠食魚種的主菜之一,也是毛鉤在擬態分類中數量最多的款式。因此一提到Mayfly,釣友都知道是蜉蝣。

不過,歷史上還真的有段時間Mayfly這個名稱,不僅僅是指蜉蝣的喔!

 

撰寫由 |二月 19th, 2017|新知與考據|0條評論|

微型毛鉤- 四節蜉蝣以及搖蚊

一聽到[微型毛鉤],稍有點程度的釣友觀念會停留在蚊蚋如搖蚊或蠓,原因是英文Midge所指正是這類的昆蟲,但是Midge Fly卻該翻譯成微型毛鉤,其中除了蛹及羽化階段多為搖蚊類型外,乾毛鉤中尚含有大量的小型蜉蝣,模擬時多要用到#18 #20甚至以下大小的鉤子,也因此稱之微型

以下就是兩款微型毛鉤的例子

汽化燈上的四節蜉蝣

 

四節蜉蝣在體型上可說是蜉蝣中的小精靈。牠們體型小,卻數量頗多,在這個屬(genus)中,有不少種(species),並且分佈在許多不同的水域。
部分四節蜉蝣種類甚至還具有不錯的耐污性,因此在受到家庭廢水污染的溪流仍可見到,例如一些濕地、池塘、湖泊都會出現。
牠最大的特徵就是「小」,體型大約只有4~10mm,所以非得要#18~#28(註)的鉤子才符合牠的體型,尤其絕大多數種類多在#20以下。

除了小以外,外形上牠另一個明顯特徵就是只有一對翅膀,這在蜉蝣中是個「特例」。
所以下次您到溪邊,看到小小的蜉蝣,不妨仔細觀察,很容易就會遇上這溪邊小精靈喔!

註:該鉤型以毛鉤屋D100為準。

 

落在車蓋上的斑蚊, 尺寸只有#22, 模擬起來想必很傷眼啊!

Size#22 mosquitoes. Too small for my old man’s eyes.

事情有時候是這樣子,虧自己通常比較不會得罪人,但要是虧自己還要被說含X射X,那麼真的是當事人自己心裡有鬼過度自卑了!

毛鉤的手作樂趣- Shadow Box

這是我在2002年送給友人的毛鉤展示匣, 如果您也喜愛這類手工藝, 自己動手做或是用關鍵字[Shadow Box]尋找都能幫自己帶來很多樂趣!!

#毛鉤屋

This is a searching pattern [shadow box] I made for a friend long ago. If you like handcraft pieces of fly fishing, shadow box is the key word you find them!

撰寫由 |二月 18th, 2017|隨想及手作|0條評論|

持之以恆, 日有精進!

持之以恆, 日有精進!
#毛鉤屋

本次上課時, 一位未曾缺席的釣友取出這兩年課程中持續搜集的綁製材料套組。
礙於人力,毛鉤屋並未維持各個品項的庫存, 看這些為了教學熬夜做出的家庭手工業一口氣被翻出來,老實說還挺感心的!

A tying session attendee show me his Approach tying kits collection in last two years.

 

老實說,常常遇到客人開口要必殺毛鉤或是來個五千塊配到好的材料清單

毛鉤屋也不是沒有本事推薦,但總覺得剝奪客人探索跟成長的樂趣與毛鉤的本質是相抵觸而且遺憾的,如果一個六旬的釣友都能這麼持續好學追求進步,而且兩年後能依照釣場情況判斷調整毛鉤材料的搭配,那麼號稱網路世代的更年輕釣友們,有何不行?

或者我該說,別老是認為答案都在Youtube跟FB中,並沒有!

毛鉤屋不單只是商家,而是為了傳播這個親近自然釣法的文化平台,就算只想要拉魚,也別忘了當中充滿知識跟成長的樂趣! 這才是毛鉤屋能引領釣者新進的最大價值! 

2016/4 大雪山森林春雪

不深入森林,你永遠無法知道會發生什麼美妙的事情。大雪山森林的這場春雪,令人意外且驚喜不已!

You never know what it would happen if you don’t get yourself into the forest. It was truly a little surprise what happened in Snow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撰寫由 |二月 18th, 2017|隨想及手作|0條評論|

攪泥小魚毛鉤

有時老毛鉤會漂亮地存活下來, 純粹是因為魚沒咬過它, 久而久之就成了紀念品

A Muddler Minnow that never get a strike. That is how it survives over decades.

釣友對本篇的留言是: Depends on the flavors bad whisky could last forever ….. Well good stuff won’t see the sunrise.

#毛鉤屋

 

 

「追星」到底做啥用?

「追星」到底做啥用?

追星(Pearl organ),中文也有寫作「珠星」,是雄性鯉科魚類的一個特色;某些鯉科魚的追星細小粗糙像砂礫,某些則尖銳如刺,也因此讓許多人對這項特色有許多想像。

不過說穿了,網友可能會很失望,因為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追星並沒啥太多實質功能,若一定要按上個功能的話,就是告訴異性「我是熟男了」,而且是個健康男性,能生下健康的下一代。這有點像我們人類男性具有喉結、長出鬍鬚的意思,也就是「第二性徵」。

所以在一個水域中,只要是成熟雄性鯉科魚,都會出現追星,但卻不是每尾成熟雄魚都有「特別」明顯的追星。具有特別尖銳或明顯追星的雄魚,有可能是個體遺傳特質或荷爾蒙分泌量最高期,也有可能他的營養狀況特別好。(所以應該不難發現追星特別明顯的雄魚往往體色也特別濃烈。)

至於說具備粗糙甚至尖銳追星的馬口魚或粗首鱲是否具有將追星當作「武器」的可能,那只能說有可能,但不是他的「意識」,更不是每尾雄魚都具備的。因為追星不夠突出的雄魚,仍然可以繁殖。

也有人說,追星有刺激雌魚交配意願或刺激產卵的功能,這也沒有論文研究可以支持。再者,一如前面所說,如果這個成立,那不就每種鯉科魚都會往「超刺」追星的演化方向了嗎?但並沒有,不是嗎?而在實驗室中,不用具有很刺追星的鱲屬魚,還是能在魚缸讓雌魚產卵受精。

最後,筆者聽過比較有趣的說法,就是有人認為追星可以「刮藻」(來吃)。但如果是這樣,那雌魚吃啥啊?公的刮給她吃?再者,馬口魚、粗首鱲都是非常偏肉食性的溪魚,他們刮藻幹嘛?補充植物纖維怕便秘嗎?

當然不是啦!(笑)總之,追星就是個很簡單的「鯉科魚第二性徵」,告訴他的對象,我成熟了,還有讓我們釣到他時有一種「奇妙的爽感」(原來我們喜歡熟男)。

全陶瓷管繞線器的美麗與哀愁

全陶瓷管繞線器的美麗與哀愁

全陶瓷管的藉由光滑細緻的陶瓷質地確保綁製線能順暢出線, 不會割線滯線,但是陶瓷並不耐摔, 碎裂的陶瓷管反成斷線的利器, 這也就是不管貴的便宜的, 出這款商品毛鉤屋一律發泡紙包裹的原因!

#毛鉤屋

同場加映: 有時候在茶具中也能找到收納的質感- Smith & Hsu 果醬碟

我個人對DIY的建議是知其所以然以及追求手做的精緻,如果成了低哀歪,那就把自己玩毛鉤的氛圍拉低了,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棕鱒、虹鱒中鉤後習性大不同

在台灣難有機會釣獲虹鱒,至於棕鱒更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因此釣友們很難體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都是鱒魚,卻因為「天性」的差異,讓釣遊過程更饒富趣味,這也是多方釣遊與接觸多種魚種後的一種樂趣與收穫!

筆者雖算不上釣遊世界,但也多少走訪多國體驗不同的對象魚種以及垂釣環境,其中蠻值得津津樂道的,便是虹鱒與棕鱒的差異。比起老虹鱒,其實老棕鱒更顯得精明謹慎些,或許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偏好棲息在緩水的流域中,而這些地方正是倒木穿插、水草茂密,甚至是水質清透(因為水草產生生物過濾效果,可降低懸浮顆粒),也就養成了他們比起虹鱒,更難以上鉤。

去年在次走訪美國中西部,又來到著名的湧泉溪釣場,這條僅棲息著虹鱒與棕鱒的水域,更是讓人對兩種魚的個性印象深刻!

想釣棕鱒,一定是「迴流帶」或是「緩流區」,而且最好還是飄著浮萍與腐敗水草,或是大量水草旁的釣點。反觀虹鱒,則偏好較為流心或主流旁有一定流速的標點。

中了魚之後更有趣!即便是50公分的虹鱒,也都常會上演跳躍秀,接著就是上下竄游,但棕鱒呢?他可就來個毒龍鑽,死命地想往水草區、倒木區裡衝,看看能否藉此脫困。也難怪當日釣到第一尾42cm的棕鱒時,魚是菖大幫忙撈的,小宋則看看釣點說:「這點哪是鱒魚,根本是雷魚點吧!」。至於接下來36公分的小傢伙,則是用了個賤招,故意把他網流心的水草床牽引,而讓他自己卡進去,再七手八腳地從水草中用手把他趕進抄網中呢。

都是鱒魚,卻因為「天性」的差異,讓釣遊過程更饒富趣味,這也是多方釣遊與接觸多種魚種後的一種樂趣與收穫!

 

撰寫由 |二月 18th, 2017|釣遊及漁法|0條評論|

清、涼的盛夏大眼海鰱

清、涼的盛夏大眼海鰱

大眼海鰱這種廣鹽性性魚類(兩側迴游魚類)在生活史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偏好的水域,而成熟的海鰱多半離開內河,甚至是河口,前往更遼闊的大海。
雖然話說如此,當然也不是跑到外洋,而是多在沿岸附近巡游,覓食休息。

也因此每年春末夏初開始,著名的碧砂漁港便有海鰱釣季。
除了人工化的港區外,其實天然海岸作釣除了更有挑戰性外,其水色、景致更勝一籌!
而這才是西式毛鉤的真諦!
美景、美水、美魚。

….

….

….

話說,看人家貼影片,已羨慕跟濾濕就猛按讚

你們不知道影片裡面的蒙面人是誰吧? 

撰寫由 |二月 14th, 2017|釣遊及漁法|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