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拋投的立論基礎-Fish’s Window & Matching the Hatch

在講解投影拋法之前,首先要跟各位簡略說明「魚類視窗」及何謂「Matching the Hatch」。這些知識Approach團隊的左先生在「山野釣遊」雜誌都曾經詳細提過,所以筆者僅簡略說明,以利各位閱讀理解順暢。

「魚類視窗」可不是水族所用的「微軟視窗系統」!所謂的魚類視窗(Fish’s Window) 一般也稱為「Trout’s Window」,也就是「鱒魚的視窗」。因水具有較空氣為低的透光度而較高的折射率,魚類觀察水面的視界,是個以魚眼為起點向上放大,角度為97°的圓錐體,因水對光線的折射比,此97°的圓形視窗可看見水平面以上160°內的扭曲範圍!視窗以外的範圍則因折射效應成鏡面狀態,反射水中的景像。魚潛得越深,視窗可見範圍越大;前提是深度必須在光線可達的範圍,否則此一視窗的「收視效果」將模糊甚至看不見東西。

trout window

上圖為翻拍筆者藏書What Fish Sees(Colin J.K., O.D. /1999/Frank Amoto) -p64頁圖片, 請勿轉載使用

洩濕婦老是強調鐵棒也能拋喔

沒本事還敢到基河YY兄的部落格嗆聲,真是自我感覺良好,做了生意之後卻又到新竹幫的社群去舔屁眼,真是為了錢什麼都可以不要。

當鱒魚在60公分深度時,約可看見水面周遭120~140公分的景像;當潛深至90公分時,可見水面範圍增至180~220公分,故視窗直徑可換算為深度的2~2.5倍。簡言之,魚類視窗是魚族觀察水面的視線範圍,也是捕捉水面食物的獵食範圍。雖然叫「鱒魚視窗」,但並非鱒魚專屬。97度為清水中光線的折射率,主要是因為鱒魚為重要的經濟價值魚種及運動對象魚,且為視覺構造發達的掠食性魚種,故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且因而命名。 

鱒魚視窗教我們的就是拋投要低調,送餌要柔順自然且合理。換句話說如果大咧咧的一直甩竿強調拋投要遠、要有力、又尖、又突破直腸,那麼活該釣不到魚,那麼果然沒從毛鉤屋學到甚麼~哈!

「Matching the Hatch」在日本多採音譯並加上說明,例如田代法之等毛鉤名人甚至用「醍醐味」來形容其趣味 (醍醐味指的是箇中三昧,可不是在說龜甲萬)。事實上,掌握了「Matching the Hatch」就等於掌握了當天釣遊的勝券,但觀察與判斷的細節多不勝數,再加上自然環境的變數,一招把戲往往只能靈光一時,一款毛鉤往往沒有兩年「好冬」,「Matching the Hatch」需解釋為:『釣者在觀察自然,理性判斷當下目標魚主要攝食對象後、選擇在同一時間採用相稱的擬餌及操餌方式,以因應魚類偏食行為並提高就餌率』的做法謂之。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天才小釣手」1994年的時報版本中,譯者小姐將「Matching the Hatch」翻為「選擇成蟲」,對於這點筆者想對不釣魚的沈小姐致最大敬意,這已經是相當進步的譯法,且跟乾毛鉤學派的定義相互呼應。先生譯為「符合預設」,筆者認為是目前最簡潔的翻法,但若要讓不諳此道的讀者了解,仍需花一番唇舌說明。故依筆者淺見譯「Matching the Hatch」為「擬真擇餌」。

「Hatch」這個字當成動辭來用最早由Francis Francis在1867年提出 (姓名為同一字,非筆者筆誤),Francis所謂的「Hatch」在19世紀所指很明確地是針對英國石灰岩河流如Dove、Itchen等河流中的蜉蝣「羽化高峰期」,尤以每日在晨昏期間發生最為明顯,每年的單一物種羽化高峰期則稱為「大發生」。

最強調「蜉蝣羽化高峰期」這點的首推Haford及其乾毛鉤學派的信徒,此一觀點對後世在「Hatch」的定義有很深的影響。在高緯度地區的夏天,「羽化高峰期」可從下午六點延長至十點間,甚至會有多個蜉蝣物種在同時間內發生集中羽化的現象,稱之為「Multiple Hatch」。若發生只能見到魚浮頭吸食的動作,肉眼卻無法直接辨識的羽化,則稱之為「Invisible Hatch」。當集中羽化發生且魚類的主要攝食對象又不可見時,往往讓釣者傷透腦筋。而「羽化高峰期」的重點在於魚類對短時間內重複性大量產生的食物會有本能性的「偏食行為」(Selectivity),並且會採用相同的獵補模式以提升攝食效率,在此時魚類會在腦中忽略其他型態的食物,即使是又大又肥美的蟋蟀從旁漂過,蜉蝣還是唯一的選擇。這種偏食行為要等到另一波的羽化刺激蓋過這一波、或是魚類本能警告偏食行為的效益已經達不到損益兩平的效率時,甚或天敵出現的警訊中斷攝食慾望,偏食行為才會停止。

但在毛鉤近代多樣化發展的衝擊下,「Matching the Hatch」這個辭,特別是在日本,使用上已漸漸不只是指「蜉蝣羽化高峰期」。因近百年來目標魚種及毛鉤種類的多樣化,許多目標魚的餌食並非羽化之間或之後的成蟲(Spinner、Dun),從若蟲、幼蟲的擬態,甚或有小魚、老鼠、青蛙等毛鉤設計,自然不能用「成蟲」二字來一言蔽之。且在日本釣界的使用上漸漸不限於毛鉤的領域,部份路亞族也會用這個辭句;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跟美國「Matching the Hatch」這個辭彙仍清楚地意指蜉蝣羽化!

DSC_0827

因應Matchin the Hatch 而生的產品: 特定地區之羽化檢索表-筆者於黃石地區旅遊時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