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電影與原著的比較,探究保羅發明投影拋投的背景2
電影中的內容大致上為諾曼與保羅在同一個釣點作釣,諾曼因為注意到飛到自己脖子上的超大黃石蠅,靈機一動採用了Bunyan Bug Yellow Stone Fly這款模擬黃石蠅的毛鉤而在該釣點接連大咬。沒魚訊的弟弟當然不是滋味,向老哥喊了聲﹕「現在魚在吃什麼?」
一番兄弟間的戲謔之後,保羅在諾曼處取得黃石蠅毛鉤。在接下來的鏡頭中,保羅相中一處迴流的釣點,向該點做了一次成功拋投,並獲得當天的大尾獎的青睞。保羅為了取魚連人帶竿縱身激流中,「撩落去」大膽演出,經過了一段驚濤駭浪的滅頂急流後,在淺灘成功完成取魚。不管是不要命的大膽演出,或是下水前先將香煙收在帽子以免沾濕的細膩動作,電影都在告訴我們保羅是個大賭徒,以跟他後來因貪杯好賭被打死的劇情相呼應。就商業電影的拍法是如此交代,但以家庭傳記為出發點撰寫的原著是怎麼說的呢?
If you do not think like fish, at least you should think like a bug!!
Paul MacLean
在諾曼老哥巧用黃石蠅毛鉤後魚籠塞滿了鱒魚,老弟心有不甘丟了幾顆不小的石頭在老哥的釣點中,老哥起初以為是大物在魚躍。後來才省悟是老弟在砲轟自己。像電影中一樣經過了一輪互相調侃後,保羅自諾曼 處得知老哥用的是漂浮黃石蠅,兩人相偕往下游的另一個釣點移動。在這個樹影濃密的釣點中,諾曼繼續用必殺漂浮黃石蠅毛鉤,但卻一次魚訊也沒有。 不但沒看到任何黃石蠅,不管是模仿溺死小蟲的自然漂流, 用重落水拋投模擬蟲被風吹落的樣子,或是當成黑鱸毛鉤用抽抽抽技巧,依然一次魚訊也沒有。甚至是換上數種不同的毛鉤。水面還是不見任何神奇光環。接下來就是保羅的重頭戲!諾曼目睹保羅用他不常使用的逆流拋(指向著上游拋投,不是技巧的名稱),再同一個點拉上了十尾以上的鱒魚,這下真的輪到老哥瞠目結舌了!後來經過保羅一番解釋,我從文字中體會到了保羅身為一個當地著名的毛鉤釣者絕非浪得虛名。
他的推論如下:既然老哥在同一天同一條溪用同一種樣式的毛鉤,卻在不同的溪段槓龜,要思考的重點當然是這個釣點跟上一個有何不同?
1.首先諾曼的必殺漂浮毛鉤在這個標準的大虹鱒地形槓龜!
2.接著這裡沒有看見黃石蠅羽化、至少沒有任何黃石蠅的水面蹤跡。
3.最後上一個釣點陽光充足,這一個釣點則在濃密的樹蔭中。
結論:黃石蠅欠缺充足的陽光累積熱量來羽化。再加上這個釣點並沒有看見石蠅,所以這裡若有任何相關的鱒魚食物,一定是從上游漂下來的。所以朝這個釣點的上游拋餌,並使用模仿從上游淹死漂下的黃石蠅毛鉤,一定會大有斬獲。
於是保羅選用了二號黃蓑毛羽翼石蠅,一種模仿半沉浮在水面下的溺斃黃石蠅,接著諾曼半信半疑的用了弟弟的建議,也在後續的幾次拋投中拉上當天的大尾獎。在此點出這些思考的方向當然是為了讓各位分享一個老生常談:「沒有必殺毛鉤這回事!」當您嘗試著去matching the hatch的同時, 也必須加上自身的邏輯判斷。
筆者在一本毛鉤概論曾經讀到相當毒的一句話:「雖然鱒魚的腦不到一顆花生米大,但被耍的往往是人!」要挑戰魚類憑藉自然淘汰所演化出的本能反應並非不可能的一件事,當一個釣者半身站在水中、手上拎著毛鉤竿的同時,重點在於如何能統籌個人觀察,將體會到的週遭資訊演譯成合邏輯的假設,來預判獵物攝食行為,並利用自身有限的裝備模擬最近似魚類攝食對象的擬態。誠如保羅所說的:「如果你不能揣測魚的思考模式,最起碼要用蟲的方法思考」 (If you do not think like fish, at least you should think like a bug!)
評論
需要 登入 才能張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