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714猴子在2008/10寫過一篇關於曲柄鉤討論的文章發表在Josh隨想手札部落格中,標題叫做「Gamakatsu品牌新出的編號C15-B +α鉤子是什麼東西?」時間過了快10年,Yahoo也早就把部落格都收攤了,最近讀完左大發表的乾毛鉤診斷文,想想這篇陳年文不如整理後浮上來溫故知新一下。通篇的討論精神就是如果廠商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產品為何設計,以及該怎麼賣,產品的壽命通常不會太長!

 

好的!大抵2008年時G牌的這款C15-B的廣告訴求是:
雖然你做到了「毛鉤款式正確」、「顏色符合」、「尺寸符合」,但是,要引發魚的就餌還是有諸多條件的,所以,我們來說說+α是怎麼幫您加分的!
首先,毛鉤週邊的前導線光影消失了!
還有,鉤身沉入水中,所以滯餌的狀況消失~
接著,毛鉤著水的姿勢穩定!
然後,漂餌的姿態完美!
更加分的是,綁製相當容易!
所以C15-B幫你的毛鉤+α*大大加分喔!
(猴註: 所謂的+α,只是多多加分的意思,並不是產品型號的變形款)

Advertisers believed then, and still believe now, that if you just showed a picture of a guy holding a big enough fish, you could claim he caught it because of the brand of underwear he had on and people would run right out and buy it. – John Gierach (這個老鬼講話比阿猴機車多了, 是阿猴的偶像!)

 

GC15B ad

G牌的廣告呈現則是一款綁著尾絲的兩折曲柄鉤,折彎的地方畫上簑毛,看起來像隻翻倒在水中的傳統式乾毛鉤;同時在產品說明上也聲明超多用途可以挑戰乾毛鉤。於是猴子就針對這款鉤子該版廣告的幾個行銷賣點加以討論。幾個要點分別是尾絲對乾毛鉤的必要性、曲柄真的是要綁乾毛鉤、是否真的好綁製、前導線光影消失的好處、以及「合鉤成功率」與「就餌率」的對價關係…茲分別論述如下:

尾絲對乾毛鉤的必要性
就諸多討論魚類視覺、視窗及水之折射反射鏡象對乾毛鉤的觀察中,就模擬蜉蝣或石蠅的水面光影來說,尾絲的重要性答案是肯定的!就生物學上,對於水生昆蟲來說尾絲是必要的,除了扮演感覺器官偵測週遭的波動之外,還提供平衡以及部分品種的呼吸器官:鰓的功能。就毛鉤結構上,不管是之前討論的標準式乾毛鉤或是龍骨式(USD、Keel Type),尾絲是水面平衡不可缺的設計。沒有尾絲撐住鉤身,整個毛鉤因為就要從尾端吃水翻倒。而參酌產品示意圖,對於C15-B +α來說,這樣的翻倒卻成為常態,並將尾絲整個插入水中。這在現實的水生昆蟲狀態中是少見而不尋常的,除了蚊蛹羽化的過程外,很少有水生昆蟲是這樣頭上腳下「懸掛」在表面張力下的。當然了,如果是討論沒有尾絲的水生昆蟲如石蛾或是搖蚊,就會發現浮力來源來自其他的設計,但是這個不是G牌廣告的訴求,我也就不在此討論了。但是我會說尾端如果改掛Z-lon假裝是蛻殼這樣設計一定好棒棒!

060000004437126

黑蟻款式如果用這款曲柄鉤綁效果會很殺喔!!

曲柄鉤怎麼綁乾毛鉤?

如果就C15-B的曲柄原型通常是用在羽化毛鉤、蝦毛鉤、或是若蟲毛鉤的設計來說,指向水底的鉤身又怪怪的,因為一般的水生昆蟲羽化到水面之後受表面張力的影響背部會平貼水面,彎鉤設計運用簑毛基本上相對於標準型鉤身之著鉤率會產生問題。這是筆者對這款鉤體設計的質疑:拿蜉蝣的乾毛鉤綁製手法套用羽化式毛鉤類型的鉤身,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想法?答案是:這款鉤子的綁乾毛鉤的設計跟我們的刻版印象並不相同!較妥當的款式是在折彎柄上綁延伸軀體款式,而這根G牌的廣告圖示又違背了。

是否真的好綁製?
在美國的毛鉤論壇中有位資深釣友Todd常幫忙回答問題,他的簽名檔是And YES… the answer is always, “It depends" 答案永遠是:「看情況」;是的,討論前不統一假設,永遠就得看情況,筆者的質疑是[容易綁]是打算跟哪種款式比較?廣告上面看來的比較目標是簑毛型乾毛鉤;就有翅的Catskill標準型或降落傘款式來說,真的綁起來比這款麻煩,但廣告款貌似不打算綁翅膀,那接下來的另一個討論就是,假設大家都不綁翅膀,標準型跟C15-B哪種鉤型設計比較好綁?我認為當然是標準型,特別是當你使用同軸旋轉的綁製鉗的時候。C15-B 的折彎鉤柄很明顯會擋住綁製線,且鉤子的角度也不容易於同軸旋轉綁製鉗上抓到中心,這會讓人綁製時繞得很抓狂。那當要綁翅膀的時候呢?C15-B +α很明顯會帶來更多困擾,所以綁製更容易?顯然是綁別的款式才會更容易,於是乎比較基礎就不一致了啊~

前導線光影消失及鉤身穩定的好處
11126722_623576477777363_1884542556037014591_n所有的釣友都會同意尼龍前導線貼在水面時的光繞射會對毛鉤模擬的形象產生很大的破壞,因此提出前導線光影消失的行銷訴求確實會得到銷售量的支持,G牌這款鉤子的訴求是用簑毛將鉤眼往空中撐,因此鉤眼旁的子線被撐到空中,所以會有較正常的漂餌跟穩定的著水姿態;但是仔細想想標準型乾毛鉤的水面站姿… 鉤身都被撐離水面了,子線不也不會貼水嗎?以穩定的程度來說,只怕降落傘設計跟Catskill設計也不惶多讓,畢竟這幾款厚重簑毛尾絲設計的毛鉤是用在急水地形為主的,這樣一來,即使翻覆了,在破碎水面中對魚來說也不會差太多。那麼,C15-B到底在跟哪款毛鉤款式比較就出了很大的定位問題!因為如果要強調無光影、完美漂浮,顯然要比較的主要敵手會是CDC乾毛鉤或是羽化式毛鉤,但因為這種前提下適用的環境將會是緩流區,這樣一來這款鉤子對應競品優勢就只剩下「耐用時間較CDC長」能寫了。

「合鉤成功率」與「就餌率」的對價關係
討論到此,姑且撇開行銷訴求,針對衍生的「合鉤成功率」與「就餌率」對價關係進行講究:是要能吸引魚來咬然後常常脫鉤捏,還是比較少魚來咬但是咬了比較鉤得到捏? 跟幾位釣友討論過之後認定在台灣的對象魚比較沒差,畢竟魚體較小,較難顯出差異,於是乎能降低戒心增加就餌率就是勝利!這是筆者肯定鉤眼向天設計的原因。但是就對象魚是鱒鮭科的歐美釣者來說,鉤型設計跟毛鉤款式是有不小的影響的,重點就是毛鉤定位在水體的哪個深度時,對象魚以哪種角度來就餌,於是乎,鉤身的鉤寬跟釣線拉扯鉤眼角度產生的力矩能不能有效地變成鉤尖深插入魚口腔的槓桿,就成了會不會脫鉤的關鍵。當然,那種拖了就跑的是例外啦,那個是魚釣到人,不是人釣到魚…此外就是這樣對應常態水生昆蟲大小綁出來的毛鉤使用的鉤子不會太小。於是合鉤的成功率雙重被考驗!!

所以在2008年的這篇討論,主要是打臉了G牌C15-B的行銷訴求,辯證了不是廠商說啥就啥,釣魚人自己要有系統化的思考理解產品怎麼用且是否適用!!

16296090_957864807681860_1055078863_n而廠商會不會犯傻呢?答案是肯定的!其中毛鉤近代史上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圖片中的這款1973年由英國約克夏的彼得麥肯錫發明的延伸軀體乾毛鉤,他利用反折的鉤身形成鉤眼且完成兩倍於鉤柄的軀體骨幹。這個設計新穎又屌,但是乾毛鉤上加了一倍的力矩破壞平衡,這個產品沒幾年就早早掰了!

 

 

GC16B最後講幾個在2017年重新審視這款鉤子後的結論:
1. 這款鉤子已經從Gamakatsu的型錄下架了 (當然不是因為我打臉害的)
2. 這款鉤子在G牌的[美國型錄]中改名C16-B繼續銷售 (恩… 廠商銷庫存啊)
3. 這款鉤子只存在於日本2010年以前的部落格分享 (當然不是因為我打臉害的)
4. 這款鉤子的銷售只存在日本釣具店銷庫存的廣告中 (恩… 零售店銷庫存啊)
5. 這款鉤子左大有收 ,產品照是他拍的 (啊咧? 先行者好辛苦啊,啥鬼都要收)
6. 這款鉤子因為折彎工序價格比一般鉤子貴60%,但是被取代性卻極高,只要用曲柄鉤綁降落傘,或者是用直柄綁傳統式乾毛鉤,都可以達成那些無所不能的廣告訴求(賣貴又能被DIY,南無)
7. 這款鉤子在美國官網的鉤型定位直接登載為*Crippled Emerger,也就是筆者一直提的羽化式毛鉤而非日版廣告宣稱的萬能鉤(*指羽化中途未能成功蛻殼或是困在水面力竭而死的水生昆蟲)

 

整體上來說這款鉤子如果好好設計,應該仍有好玩之處及吸引魚的地方。特別是針對鱒科魚種,且在水底鉤子不形成警覺的前提下,會咬!!


至於該不該折彎商品化呢… 個人認為是傻瓜的動作!因為貴又可以被輕易取代,註定要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16521861_965915130210161_1194005383_n

用毛鉤屋 EN2487#16 綁製的延伸軀體型降落傘毛鉤 你真的可以不用折這麼多彎…

話說:G牌在2007~2009年砸廣告養產品號稱C15-B這款鉤子萬萬能,結果三年一過萬萬不能;如果阿猴看產品的生命週期都可以看到10年後,那麼各位覺得阿猴看人的能力如何?且別聽土城偽代理商說啥就買啥,剛上架沒兩年Sage One不就乖乖被評為史上二手最難賣的竿子了? 當初不信我的竿評花了兩萬多塊買竿,結果Sage下一版紅竿上市的文宣稿赫然是說新竿改善了One的缺陷… 連自己都打自己臉!!肛棍洩濕腹的信徒們,有開心嗎?